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工业经济“十二五”跑出加速度
2016
02/04
15:29

生产手机19841.8万台、整车53万辆、服装15.8亿件……河南工业经济交出“十二五”成绩单。近日,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工信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经济多项数据翻倍增长,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

成绩

数据细说河南工业“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我省整体工业数据交出满意答卷。据省工信委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7万亿元,是2010年的1.6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1万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利润4700亿元,是2010年的1.7倍。

这五年,产业聚合持续发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去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45家,比2010年增加15家,中小企业43.73万家,增加8.57万家,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65%,提高17个百分点。

这五年,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快速推进。去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7750亿元,是2010年的4.3倍;软件业务收入281亿元,是2010年的2.8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点;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三大运营商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000亿元。

而从行业看,全省工业一方面高成长性行业发展不断实现突破。去年,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5%,提高12个百分点;装备、食品行业进入“万亿”俱乐部;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3500亿元,是2010年的12倍;智能手机从无到有,2015年生产和维修突破2亿部;整车生产53万辆,是2010年的2.26倍,新能源客车产量2.1万辆,居全国第

一。

另一方面,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铝材产量983.4万吨,是2010年的2.54倍;五年共淘汰炼钢492万吨、焦炭540万吨、电解铝55万吨、水泥1276万吨、平板玻璃1095万重量箱。

矛盾

工业经济V形反弹还是L形增长?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是经济周期性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已经给中国经济下了诊断书。如此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将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形反弹,更可能的是经历L形增长复苏。

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认为,河南作为能源原材料大省,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深刻,这既有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更有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深层次问题。

据省工信委统计,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全国性产能过剩行业在我省工业中占比高达45%左右。而当前,原煤综合售价从每吨600多元降到300多元,我省骨干煤炭企业去年亏损118亿元;电解铝价格每吨跌至万元左右,五大骨干电解铝企业亏损32亿元;螺纹钢价格每吨跌至1900元左右,8家钢铁企业亏损18.15亿元。

“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如果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就会陷入‘越生产越降价、越降价越生产’的恶性循环,企业将在高负债、严重亏损之中苦苦挣扎。”省内一家煤炭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创新不足是我省工业经济的另一“软肋”。据省工信委统计,我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仅为全国的1/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点。我省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现代家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占4.3%、4.0%。

此外,工业企业在当前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和企业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全国已连续46个月、我省已连续43个月下降,目前还没有缓解迹象;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普遍上升,其中融资问题最为突出,企业融资成本高达15%以上,造成盈利水平持续下降。而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由2010年的83.83元上升至去年的87.58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9.13%下降至6.62%。

转型

重点项目打造“针灸法”促工业升级

当前,全省工业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突出,但这也意味着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的机遇。

“传统制造业普遍低迷,但通过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提升的空间很大;居民消费升级加快,中高端消费品需求旺盛,以质量和品牌为特征的消费品工业潜力巨大;以新技术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在2016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全省工业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针灸法”刺激,以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四两拨千斤”带动全省工业升级提速。记者从省工信委了解到,我省已制定了8个行业的年度行动计划,一大波重点项目将加快实施。

加快富士康液晶面板、正威手机产业园、酷派手机产业园等电子信息行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2.5亿部;重点发展双汇集团肉类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加快郑州速冻产品基地、许昌鲜易控股产业园等食品行业项目,培育全产业链绿色食品企业;大力推进友嘉精密机械、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许昌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基地项目建设,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提升;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推进东风日产郑州工厂年产20万辆乘用车产能扩建等项目,扩大宇通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积极落实我省与和谐集团、富士康、腾讯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中岳非晶年产3万吨非晶带材、龙翔电气年产6000台高效节能变压器等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加快华兰生物狂犬病疫苗自动化生产线、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等医药项目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领域,着力建设巩义铝精深加工、濮阳精细化工、安阳精品钢转型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鹤壁聆海“互联网+家居”、新乡化纤年产4万吨氨纶纤维等消费品工业项目,培育做大中高端产品群。

此外,为配合产业升级,我省还将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抓好10个试点示范项目、100个创新引领项目、1000个传统技改提升项目,总投资43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09亿元,今年河南为工业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真金白银。”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集聚

产业转移聚合工业发展新能量

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为实现产业集聚与升级,去年全省共签订产业转移项目703个,签约金额4588.27亿元,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46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513个。

据了解,去年我省各地借助豫沪产业转移合作系列对接活动、京津豫区域产业合作对接活动、豫粤区域合作对接活动和豫闽区域产业合作对接活动积极开展产业转移对接,富士康液晶面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工业产业集群达15个。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产业转移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从竣工投产项目情况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建材、现代家居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竣工投产项目279个,占竣工投产项目的54%;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先导产业在建项目81个,占竣工投产项目的16%;能源、冶金、化工、轻纺、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签约项目106个,占竣工投产项目的21%,实际完成省外投资167.26亿元。

据记者了解,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一系列重大活动实施集群引进。如6月份将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开展民营企业河南行活动;11月份将举办第五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大力承接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

“在集群引进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等双向对接,推广‘整机+配套’‘成品+原材料’‘制造业+服务业’等模式,培育以终端高端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链,力争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17个。”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