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过后的上班第一天,市统计局就传出喜讯:“十二五”期间,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为“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李新江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的这5年,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经济新常态,市委、市政府把握规律、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内需拉动要潜力,全力确保经济增长换挡不失势,在保持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1年至2015年,我市生产总值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后累计增长高达66.6%。其中,2015年,我市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927.16亿元攀升至1604.8亿元,增速首进全省“三甲”,位居全省第三。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工业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十二五”期间,全市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7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78亿元,年均增速达16.4%,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三甲”。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成为我市第一大产业。2015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8∶41.0∶41.2,其中服务业比重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并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在全省首次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这是我市连续10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的效应积累,是近年我市不断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积极推动“文化+”行动的效应释放,更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更加注重“文商旅”融合发展、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水平提升的客观反映。
横向比较,2015年,河南省服务业比重为39.5%,仍低于第二产业比重9.6个百分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产业格局。2015年,即使是服务业发展较好的郑州市,其服务业比重也低于第二产业比重1.2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收入也随之快速增长。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三甲”,年均增速达23.9%,从2010年的37亿元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108亿元。
此外,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3695元增长至2015年的22923元,增速自2013年连续3年居全省前两位,其中2015年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