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过去靠工业起家,今天靠工业当家,未来还要靠工业兴家。工业强市战略中,科技作为最具成长性的生力军,对转型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7家,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居全省第三;今年第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个百分点。
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升级,我市抓住六个方面的工作不动摇:
抓科技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对全市千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2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副省长徐济超专门就此作出批示:“科技评价是难题,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焦作的做法可以发政府快报,供交流学习”。二是试行创新券制度。市政府印发了《焦作市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焦作市创新券运营管理中心,市县两级财政对创新能力百强企业给予5670万元创新券奖励。2015年,进一步修改完善创新券管理制度,发放第二批创新券500万元,专项支持市示范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三是探索创新科技项目及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修改完善了《焦作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焦作市科技经费管理办法》,探索实行了项目经费后补助和拨改奖制度。四是筹建科技支行。根据《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积极筹建科技支行,探索建立项目经费拨改投、拨改贷管理使用机制,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科技支行已于去年11月10日挂牌运营,目前征集贷款需求企业90多家,通过审核拟对其中14家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
抓创新主体培育。一是积极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家;新增省级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总数增至296家。推荐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3家、省级瞪羚企业6家。二是焦作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高新区内企业31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抓创新平台建设。一是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新组织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二是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9个,进站院士22名。目前,已建成试验场地3.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74亿元,院士工作站团队专家313人,承担市以上科研项目175个,与企业合作项目708个,培养人才1602人(博士22人、硕士138人)。
抓公共平台服务。一是焦作科技大市场建成并运行。6月9日,焦作科技大市场开业运营。目前,入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6家,接待各类咨询服务300多人次,发布科技成果621项,收集技术难题120项,开展合作交流10场次。二是依托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建立的绿色生物制造联合研发中心,已实现“1,3-丙二醇”和“冬虫夏草”项目转化。其中,“1,3丙二醇”项目投资2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亿元、利润5000万元;“冬虫夏草”项目投资1亿元,预计可实现年利润2000万元。三是依托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全市装备制造业提供公共研发服务,注册资本3000万元,技术研发和服务场地面积3810平方米,目前启动研发项目5项。四是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在孵企业63家,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总收入3.2亿元、利税8700万元。五是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入库大型仪器设备近100台(套),涉及企业70余家,并与省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共享。六是焦作市科技信息库建成并运营。该库包括科技项目库、科技企业库、科技人才库、科技成果库。目前,已入库企业200余家、入库成果200多项。
抓创新成果集聚。一是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二是鉴定省级科技成果48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19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三是平安11号小麦、平安101号小麦、平安豆1号、怀玉18等4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四是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2项,成交金额3100余万元。
抓创新氛围营造。一是组织举办“焦作市‘商业银行杯’创新创业雏鹰大赛”。参加企业104家、团队27个,经过初赛和复赛,17家企业和2个团队项目参加河南赛区决赛,其中2家企业和1个团队项目参加全国决赛。二是组织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市先后举办各类讲座、培训81场次,制作科普宣传版面600块,发放宣传资料7万份,公众参与数量7.2万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人员达8000余人。
实施创新驱动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头戏。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强抓科技项目谋划和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十大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后劲;加强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力争一批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盘子。
强抓创新主体建设,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实施“瞪羚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辅导,组织认定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培育重要“引擎”;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贸易、政府采购等科技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升级。
强抓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积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8个省级产业聚集区及焦作科技大市场,培育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盘活各类创新创业资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加强科技金融结合,认真贯彻落实《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融资风险补偿制度、科技贷款贴息制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普惠性政策及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