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4日,2013年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启动。郭庚茂、谢伏瞻、叶冬松、李克等省领导分成四组,带队赴全省18个省辖市开展为期3天的观摩点评活动,每个省辖市观摩1个省定产业集聚区。
这是一次规模罕见的观摩点评活动。当下的河南,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魅力】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看好产业集聚区
这几天,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常务会长徐文霞一行几人,马不停蹄地在河南各地进行考察,越看越欣赏河南的投资环境,越看越对投资河南充满信心。“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肩负着搭建沟通桥梁的使命,自成立以来在增进美国华人与河南交流、沟通、经贸往来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国内投资了一些大项目。”徐文霞说,商会创会会长是河南人,对家乡充满着深情,希望能回到家乡来投资,“今年年初,我们在郑州设立了办事处,这是商会在国内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
“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区、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徐文霞说,他们在省内不断进行项目考察,发现了很多商机。通过考察,商会对在河南发展低空飞行项目很感兴趣,初步圈定考察重点放在郑州、信阳、南阳。“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基础很好,也很有发展前途。特别是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为我们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现在,国家放开了低空飞行领域,安阳的低空经济发展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想在这方面投资。目前,合作项目正在对接之中。”她介绍,今年估计会有一些大的项目正式启动。
【影响】产业集聚区破解“两个走不通”
在这些外地客商看来,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产业发展较快,前景广阔。时光回溯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刚刚实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跨越的河南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河南决策层分析认为,新形势下,河南的未来发展路径面临两个“走不通”:即高消耗、高消费的现代化路子走不通,自身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路子也走不通,要实现新跨越,必须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构建“一个载体”、培育“三大体系”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就此确立,这个载体就是产业集聚区。
“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与时任省长郭庚茂的直接推动关系很大,几年来,都是他亲自抓,花费的心血最多。”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介绍,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又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河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抓手,全面启动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规划和编制建设工作,在全省原有312家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遴选出180个进行规划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效果明显。
【力量】 集聚区占据产业发展“半壁江山”“目前,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土地集约性高的外向型工业区,充分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省政协副主席、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介绍,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有114个布局于县域,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已超过3000平方公里,增长27.5%;全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521.11平方公里,增加196.30平方公里。
河南依托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落地开工。据省工信厅资料显示,2012年,全省产业集聚区施工项目8654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462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370个;新开工项目5300个,其中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585个,较上年同期增加635个。到2012年底,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集聚区达到85个,初步形成了94个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食品、轻工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对产业集聚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80%,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一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随着产业集聚区软硬环境的日趋完善,河南正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高地。
【未来】 “产城互动”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现‘产城互动’,是河南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即通过集聚区和城区的联动发展,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谷建全介绍,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4月22日至24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13年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分别由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带队,到全省多个市地的产业集聚区观摩。观摩后,省领导还分别对上述产业集聚区进行了点评。
据四个组观摩点评报告表述:2010年,一些产业集聚区有不少是企业项目的简单聚集,应该是初级水平的集聚区,现在,不少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突出,围绕主导产业不仅成群,而且成链发展,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率、效能,这是较高水平的产业集聚。但如果放在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环境看,有些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有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现代管理水平不高,致使产品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影响了产业链的整体质量效益。在新时期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上,要瞄准质量效益提升的目标,加快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