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三不沾”内陆省份,近年来河南抓住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瞄准“世界地图”,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以此倒逼政府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放创造机遇 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打28个小时“飞的”,智利的车厘子就能飞越太平洋来到郑州,成为中国人舌尖上的美食;澳大利亚的蓝鳍金枪鱼经郑州空运分拨发往全国各地;还有巴西的长颈鹿、德国的啤酒、荷兰的鲜切花……一批批特殊“客人”的“跨洋之旅”,勾勒出“全球—河南—中国”的国际物流贸易新轨迹。“河南的开放发展改变着国际物流格局。”已经从事16年国际货代业务的郭黎民感慨颇深。
地处中原的河南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着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三不沾”的劣势,但近年来河南紧抓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借助地处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搭建起空中、陆路、网上和海上四条“新丝路”,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2018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51.5万吨,客货运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一条连天接地、物通全球的“空中丝路”正在建成。自2013年开通始发于郑州的中欧班列以来,这条“陆路丝路”已覆盖24个国家的126个城市,实现了每周“九去八回”,仅2018年运送累计货值就超过32.3亿美元。此外,铁路枢纽对接沿海港口的“海上丝路”也越来越顺畅,目前郑州至连云港、青岛、天津等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06班。
海陆空三条“丝路”联通全球,“网上丝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拓展了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空间。在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汇聚于此,随即销往世界;也有来自全球琳琅满目的商品,从这里发往全国。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郑州创造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的“郑州模式”,拉近了中国消费者与世界市场的距离,目前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累计超过2.4亿,占全国总量的30%,累计交易额达340亿元。
开放倒逼改革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过去至少要两个月才能跑完的手续,现在几天就能搞定,快得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恒大童世界开发部经理闫聪忍不住为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的办事效率点赞。在郑州片区,原产地证“信用签证”制度让企业少了“跑腿”的烦恼,郑州宇通客车公司外贸经理王文斌说,实施原产地证“信用签证”管理后,他一年少跑170次,节约了800多个小时。
“开放发展拓宽了河南的国际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说,走向全球市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的过程,倒逼河南加快改革步伐,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善营商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由于交通物流环节多、手续麻烦,在物流行业曾流传着“货到中原睡一觉”的说法。如今为了更好地适应开放发展需要,河南自贸区加快改革步伐,推行“一站式”办理所有通关手续,压缩了三分之一的通关时间,“先进区后报关”制度也大大提高了进境入区速度,获得企业称赞。
从“22证合一”简化办事流程,到政务服务“一次办妥”、企业服务“一码通”;从办理电子营业执照,到形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工作指引》,开放让河南自贸试验区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政府效能、营商环境成为河南进一步走向开放发展的新优势。
开放带动创新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新年刚过,位于郑州的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就收到了好消息:两台盾构机顺利交付日本施工商。这是一场世界顶尖装备制造企业间的交锋,中铁装备与世界知名隧道掘进机制造商同台竞争,以先进的技术研发、过硬的产品质量、专业的技术服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作为中部内陆省份,创新驱动仍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但近年来在对外开放的带动下,河南放眼全球、对标先进,通过创新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古巴司机习惯用海水洗车,车辆容易生锈,面对这个从未遇到的新问题,郑州宇通客车专门派技术人员实地考察,研究出电泳涂装技术解决了问题。开放带来的挑战激发创新活力,依靠创新驱动,宇通客车从一个地方小厂发展成领军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5%。作为河南的传统产业,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也在开放发展中迎来提质转型,肯德基的油条、必胜客的比萨、味千拉面等“洋食品”也用上了“河南造”。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说,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更复杂的问题和更艰巨的挑战,河南以开放视角找寻发展空间,推动改革深入,引领创新发展,坚定地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