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镇平:推进粮食产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
04/30
18:18

镇平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耕地面积118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2年超过10亿斤,是国家粮食核心区主产县、河南省产粮大县,同时还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大产业观、大市场观、大流通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引领、龙头带动、市场主导,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初步形成“一区一园八基地”的发展格局。全县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100.2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53.8亿元,占比54%。

政府推动政策驱动

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为促进粮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镇平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建设粮食经济强县的实施意见》,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粮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粮食安全考核领导小组。并利用贫困县优惠政策,与中原农开合作设立3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建立“政银保担”机制,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每年在一、二、三产业分别选择5家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联盟,创建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该县县财政对创建成功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补,对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20万元奖励,推动8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创新平台60余家。并且县财政投资230万元,建成县级粮食质量检测站和20个农产品安全追溯点,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荣获省级粮食监督检查示范县。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打造标准化原料供应基地

为提升粮食产业经济供给质量,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县整合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70万亩,在南部乡镇划定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优质小麦32万亩、标准化蔬菜3万亩、莲藕3万亩,提高了粮食品质,优化了产业供给。

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建立粮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我县粮食企业产学研成果,实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大力培育和引进粮食科技人才,加强本土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和良种良法良技,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全县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5%,秸秆还田率达到6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粮食生产实现由“多产粮”向“产好粮”转变。

育强龙头打造品牌

培育集约化加工园区

在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镇平县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打造,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入驻主食产业化企业14家,一批具有一定带动力的企业,创出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形成了以麦香源为代表的速冻熟鲜面品牌,以标点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主食加工品牌,等等。

特别是想念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6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仓储能力22万吨,日处理小麦1500吨,生产挂面1000吨,年加工转化粮食100万吨,占南阳市小麦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全国挂面加工十强企业,“想念”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制作的想念最长面条入选世界吉尼斯记录,想念面食文化被称为“中国面条界第一网红”。

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粮食收储、加工、挂面生产、熟鲜面、预制面、中央大厨房、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产业园,成为引领我县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同时,该县推进实施“互联网+粮食”行动,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机遇,利用阿里巴巴、“老家镇平”等电商平台,加快粮食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直营店、旗舰店、网上粮食等,拓展市场,扩大销量,提高知名度,镇平农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实现了企业增效益、农户有收益“双赢”。去年,全县电商交易额102亿元,增长43.8%,成为全国电商百强县、全国电商扶贫百强县。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