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到2025年,河南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要分别超过200家
2022
01/19
16:49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朋冲

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在豫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要超过2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达到10家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省每年要新增15个左右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要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到2025年,世界500强企业在豫数量要超过200家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载体平台能级实现新提升。

其中,我省要着力招大引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大型央企、国企等战略投资者。到2025年,在豫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要分别超过2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达到10家以上。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十三五”末,新加坡丰益、美国空气化工等189家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宝武钢铁、中铁装备等172家国内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十四五”期间,上述两项数据将再次攀升。

《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我省每年新增15个左右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到2025年,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3个以上开发区排名全国前20位,营业收入超千亿、超500亿的开发区数量分别达到10个和30个。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省省级经开区数量(45个,包括9个国家级经开区),少于山东(136个)、湖南(109个)、安徽(96个)、湖北(84个)、江西(78个),升级国家级经开区的后备资源不足,“十四五”期间,上述现状有望明显改善。

另外《规划》还提到,到2025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速3%以上,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分别超过1100亿美元和5.5万亿元;我省要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7个万亿级,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3个5000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5个未来产业链。

加快“飞地”招商,支持先进地区在我省建设“飞地”园区

《规划》中细化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措施。

比如,要强化资本招商。加快完善基金政策、重塑基金体系、优化基金布局,大力发展天使、风投、创投等基金,打造良好融资环境,深化资本招商。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依托产业发展基金和重点领域子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招商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兴及优势特色产业领域。

同时,发挥好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功能,打造省、市、县三级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加快推进实施“基金招商”“金融招商”。

要突出产业链招商。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汽车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等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疫情催生的新产业,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全面梳理人才、技术、企业、项目等事项清单,围绕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行重点集群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

《规划》还明确提到,要加快“飞地”招商。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经贸合作,支持先进地区在我省建设“飞地”园区,吸引重点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落地。加快与先进地区共建异地孵化器、异地工业园区。

郑州、洛阳、南阳等地如何干,《规划》中都有要求

为促进上述多项目标实现,《规划》中还明确了各地的主要角色。

《规划》提到,要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南阳副中心城市“一主两副”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高质量发展。

其中,增强郑州龙头引领作用,依托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优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链接集聚高端要素,吸引企业总部、创新平台和核心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数字经济新动能,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巩固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能级,大力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汇聚创新资源,实现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支柱,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发挥南阳副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深化与京津冀对接合作,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高水平区域协作基地。

同时,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优势,集群引进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医药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本土企业为主导打造区域性生产网络,致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平顶山、鹤壁、焦作、濮阳、南阳等资源型城市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大力引进面向本地特色资源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重构和转型发展。

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等传统农区依托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食品、制鞋、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引进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配套产业。

我省还要推进“四区”协同,强化“两带”支撑

《规划》还明确提出,我省要推进“四区”协同。

加快推动洛阳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产业合作平台,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南阳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着力引进一批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支持商丘、周口发挥交通、区位、市场等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安阳、鹤壁、濮阳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承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转移,以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和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为重点,推动产业协同联动,建设豫北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另外,《规划》还提到,我省要强化“两带”支撑。

一个是沿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支撑带:加快引进一流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团队(人才),建设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的郑开科创走廊;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平台优势,打造沿黄科创带;强化产业优势共塑和科教、文旅文创等领域的互补协作,加快推动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

一个是京广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支撑带:依托京广快速通道,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强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协作,做好精准对接。

(编辑 王红春 熊子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