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产业援疆成为哈密地区经济发展“新动力”
2013
08/02
15:15

7月中旬,记者在伊吾县盐池镇看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有100座食用菌智能温控大棚,景色极为壮观。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成员、伊吾县委副书记郑援越介绍,这些大棚是河南产业援疆重点项目,也是伊吾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郑援越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大棚采用5层立体种植方式,每年可种植食用菌4茬,每棚年产双孢菇54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8100万元,实现利润1620万元。

郑援越说:“对口援疆不是简单的扶贫帮困,而是要激发哈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激活哈密丰富的资源潜力,变资源优势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

哈密地区煤炭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位居新疆首位,风能资源也极其丰富。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河南省把产业援疆工作作为重点,提出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科学可行”的产业援疆要求。短短两年多时间,50多家河南省大型企业先后抵达哈密地区进行考察,并陆续落地哈密。通过“产业援疆”这一平台,河南省利用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正努力把哈密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河南产业援疆大头在哈密市,截至今年4月,河南产业援疆落地哈密市项目14个,已完成投资15亿元。

在哈密市石城子光伏产业园,由哈密弗光太阳能公司建成的300多个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模板,恢弘壮观。300多个“追日”模板,跟着阳光转,成为戈壁荒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戈壁。

随着大批风电企业落户哈密,引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便成为哈密地方政府着手考虑的重要问题,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驻下去”,在河南援疆干部的努力下,2011年,洛阳双瑞、金凤锦辉这两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落地哈密,其中洛阳双瑞投资1.8亿元生产风机叶片,2012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就完成销售额4300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而投资3000万元生产风电机舱罩的金风锦辉,2012年投入生产以来,当年完成销售收入1700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左右。

“通过产业合作这一方式,企业落地生根,把安全管理理念、先进技术留在驻地,实现产业、经济、文化、技术等多层面的援疆。”河南煤化集团哈密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梁宏志说。

如今,一批产业援疆项目在哈密大地上落地生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