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互动H5丨河南改革“区”动力 探索“国字号”经开区崛起密码
2024
11/15
13:59

大河网讯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有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省经济稳定向好提供强劲“区”动力,成为河南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的前沿阵地。

在国家级经开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下,目前,我省现有省级开发区184个,其中,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65个,现代服务业开发区19个;省辖市中心城区开发区82个,县(市)开发区102个,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全省工业营收超400亿的开发区达到19个,超千亿的达到3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过六成、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超过七成、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八成,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全省经济稳定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走进河南“国字号”经开区,一起探索河南经开区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能级再提升的密码。

1.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获批成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开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8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排名30强,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五星级开发区”。

郑州经开区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大健康、智慧物流四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及新消费两大千亿级新经济产业集群,打造N个差异化、多元化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4+2+N”产业体系。

2.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漯河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专业制造先进园区。漯河经开区以漯河市1/4的规上企业数量,创造了占全市1/2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2023年,漯河经开区首次冲入全国50强行列,居全国第41位。

漯河经开区坚持食品、食品智能装备制造、液压科技三大主导产业不动摇,着力拓展产业链条,聚合资源要素,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食品国际合作园区、全国首家“智能食品装备名城”“液压胶管之都”,实现“一个主导产业、一块国家级招牌”。

3.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辖金山、城北、城东3个工业园区及正在申建的综合保税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市占比均超40%。

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鹤壁经开区培育形成了汽车电子电器、光电子、镁基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形成了汽车线束、装备制造、模具加工、通信车改装等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的生态体系。光电子产业,形成了以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为拳头产品,以光纤连接器、光纤光缆、高分子材料为支撑配套的光电子产业集群。镁基新材料产业,拥有全国唯一的镁及镁合金检验检测中心和仓储交易中心,年综合加工能力30万吨,位居中国第一。

4.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共有法人企业6237家,“四上”企业46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3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上市企业1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及以上研发中心43家。

电子产业园。

在产业发展方面,红旗渠经开区深入贯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成功构建了装备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其中,装备制造产业以汽车零部件、煤机综采产业生产为主,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以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和石墨电极材料为主,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以凤宝管业为龙头,领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5.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经开区集聚各类市场主体5050余户,企业近3000家,其中“四上”企业198家。新乡经开区坚持“工业立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紧抓“制造”和“服务”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带动区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中纺绿纤。

新乡经开区形成了高科技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高成长性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成立了信息通讯专业园区、纺织服装专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以及经开区数字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新乡市绿色纤维专业园,吸引上市公司白鹭投资集团、央企中国通用新材中纺绿纤、合资企业香港飞胜等5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入驻。拥有豫新热管理、豫北光洋、中兵通信、豫飞重工等汽车零部件、军工装备等装备制造企业近百家。

6.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四上”企业1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外资企业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2个,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1073家。

生物医药产业园。

许昌经开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发制品三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电力装备和智能电梯两大产业链,电力装备以许继集团为核心,集聚关联配套企业72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智能电梯以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为龙头,集聚4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涵盖设计研发、原材料加工、关键零部件、整梯制造、电梯物流等的完整产业链条。许昌生物医药产业园是黄淮流域唯一拥有3000多亩三类工业用地的生物医药园区。发制品产业是河南省特色出口产业和许昌市外贸支柱产业。

7.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落户开封经开区,2020年获批开封综合保税区,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功能互补、政策叠加,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打造开放新局面。2023年度,财税收入达到54余亿元,2023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达300多亿元,开创了一条“特色经开”的成长之路。

开封综合保税区。

开封经开区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千亿级和现代物流五百亿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两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79家,建成奇瑞汽车(河南)研发中心、KD出口基地。建成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奔腾智能装备产业园,引入风电行业上市公司金风科技等知名企业,集聚装备制造规上企业53家。依托开封智慧岛等创新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5家、专精特新企业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

8.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以来,濮阳经开区始终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重点来抓,努力壮大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企业。濮阳经开区高标准建设濮阳智慧岛,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8个、各类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68个,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5家。

濮阳经开区工业区。

濮阳经开区化工产业已形成了石化化工和碳一化工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拥有各类化工企业三十余家,包括中原石化(中原乙烯)、中原大化、惠成电子、迈奇化学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是河南省化工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链条最完整、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化工园区。

9.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2年10月获批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共集聚企业7508家,规上企业238家,建成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创新平台338个,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排名第106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28位;在全省营收超400亿元开发区中位居第14位、全市第2位。

洛阳经开区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洛阳经开区支持中航光电、洛轴等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性、前瞻性技术攻关,打造创新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创园”发展模式,实施“一区两园”发展战略:东片区依托龙头企业中移在线,重点发展大数据为特色的洛阳大数据产业园;西片区依托中航光电、洛轴、格力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形成光电、轴承、生物医药、白色家电及新能源四大产业集群。

统筹:银新玉 安艳鸽 石金红 冯源

文案:李连凡 田佳宁

设计:张舒婷

技术:刘宣宣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