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一高”战略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资料图片)
10月14日,经济日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三门峡市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三门峡市借“四大一高”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并对市委书记杨树平进行了专访。本报今天特辟专版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三门峡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两年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取得了不菲业绩,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针对三门峡转型升级的经验,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
记者:三门峡为什么要转型?遇到了什么困难?
杨树平: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门峡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具有相似之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一业独大,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三门峡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弊端彻底显露。我们的资源原材料产品价格一落千丈,价格下跌大概都在三成五成,甚至更多。可以说,当时我们面临着“灭顶之灾”。资源型城市“工业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资源的逐渐耗竭,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资源型经济的短板日益显现,如今大都面临着城市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因黄(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炭)而著称的资源型城市,河南省三门峡市为避免“矿竭城衰”现象的出现,立足主动转型、尽早转型、加快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产业发展“四大一高”战略,以此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策略和模式。
记者:三门峡转型思路是什么?近两年做了什么工作?
杨树平:靠山吃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说我们形成依赖,那就早晚要吃亏。三门峡逐步提出、深入实施以“四大一高”战略引领经济转型、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思路。建设“大通关”,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通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家铝及铝制品质检中心机构建设,培育外向型经济,跟国际市场接轨,夯实转型基础,同时也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开放解放。“大交通”要改变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是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方发展,基础设施跟不上,投资不来,产品也卖不出去。“大商贸、大旅游”就是要以此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内需市场,从而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高新产业发展是围绕“一高两化”,即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在传统工业方面,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新兴产业方面,我们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去培育。
准确的路径选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只有思想认识符合了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质量和效益。只有把握了科学发展的方向,遵循了规律,经济转型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质,是逐步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发展新兴产业既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更是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
记者:下一步,三门峡将有怎样的创新举措?
杨树平:下一步,三门峡将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打造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抓存量促升级。五大产业集群是指黄金、铝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围绕三门峡市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结合降本增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门峡将为投资提供最大便利、创造最优环境,以带动五大产业链条由“短”变“长”、层次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变“大”,我们计划用5到8年的时间,使这五大产业都成长为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目前这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规划实施项目184个、总投资192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销售总收入将达到7600亿元,带动三门峡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