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主食产业化率、满足百姓生活的需要,河南省出台《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强筋面食、中筋面食、弱筋面食、米制食品四大类主食产业集群(见本报5月31日报道)。
与面粉行业的“刀片利润”相比,主食产品利润率相对较高,河南省在不同区域“量身定制”了四大类主食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主食产业,既可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又能提高行业利润率,不失为产业规划的战略之举。
河南省是粮食大省、食品消费大省,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但冷静分析,我省食品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在很多细分行业中优势并不明显,无论是产品层次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有待提升,与我们的资源禀赋不相称。
以饼干为例,我省的总产量、销售产值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去郑州超市逛一逛就会发现,货架上的饼干品牌大多是外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省很多食品企业做的是“来料加工”,干的是力气活,赚的是辛苦钱,生产的产品贴的是别人的牌子,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中低端位置。
经济学上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以两端上翘的笑脸代表产业链条,其中,品牌、研发等处于曲线两端的产业附加值高,而加工生产等处于曲线底端的产业则附加值低。市场竞争的过程,其实就是参与产业链分工的过程,比拼的是在“微笑曲线”中的位置。从我省重点打造四大类主食产业集群的战略来看,我们正处于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两端进发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创品牌、名牌,尤其是高端品牌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我省食品产业的“成色”。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做强河南食品产业,笔者认为当下最要紧的是“两点齐抓”——有规模的创品牌,有品牌的抢高端,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市场,持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