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构建长效机制承接产业转移
2013
12/28
14:57

 2013年工作进展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工信部及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千方百计破瓶颈,努力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健康平稳发展。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图为三全食品车间

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把稳运行、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及时研究制定针对性举措,提请省政府出台了煤电互保政策,在全省开展了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按旬动态监测重点工业品价格和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运行,开展重点企业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推荐和困难企业认定,做好了企业减负和工业应急工作。

二是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组织了以扩需求、拓市场为主要内容的产销对接系列活动、10项河南名优产品扩消费行动、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系列对接活动,实施了“十百千”网上促销工程,推动企业共签订产销合同725.68亿元。建设了名优产品网上展厅,发布供求信息1051条。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开通企业服务政务微博和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健全企业问题处理机制,构建了全天候、多渠道企业问题受理和服务渠道。

三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制定了工业转型升级两年提升计划,实施了重点产业年度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技改提升、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在项目建设上,1~9月份,全省工业投资9177.1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379个重点产业年度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67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50个工信领域重大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7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2%;28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1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8.1%。在集群发展上,抓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50个。在技术创新上,对210个产品进行了质量达标备案公告,新认定3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原内配等3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风神轮胎等3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标杆”称号。在化解过剩产能上,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四是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引进。全力推动智能终端集群引进,编制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进2013年行动计划、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家电等重点产业集群引进,分行业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和产业链发展图谱,确定了首批34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培育,举办了汽车及零部件、豫台电子信息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对接活动,总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国际软件基地等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1~10月全省工信领域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145.77亿元。

五是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表彰暨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行动计划,组织了中小微企业银企对接系列活动,7991家中小企业成功对接,合同金额516.22亿元。实施“百千万”成长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认定了35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17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联合百度公司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翔计划”,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为1320家企业免费提供了网络营销服务。深化担保行业和小贷公司规范整顿,1~10月全省担保机构在保余额966.75亿元,小贷公司发放贷款263.4亿元。

六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出台了年度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代拟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起草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方案。推动省政府与三大运营商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1~10月,三大运营商累计完成投资108.93亿元,其中3G网络投资21.03亿元。郑州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通过工信部验收,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加强无线电管理和保障,有效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

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世界经济正进入稳定但速度缓慢的复苏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调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必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产能过剩局面将长期存在。对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河南省而言,需求不足与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困难尤为突出,特别是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面临较多约束因素,经济回升活力不强,稳增长任务繁重,转型升级刻不容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14年要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按照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的思路,着力深化企业服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市场开拓、创新驱动、集聚集群、绿色安全、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加快信息化进程,打造河南工业经济“升级版”,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主要做好以下6项工作:

一是以健全体系为着力点,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健全工作体系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实施2014年企业服务活动方案,建立健全企业综合服务、产销对接、银企对接、人力资源保障和要素保障等长效机制,形成以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为内涵的企业服务工作体系。

二是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产业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开展工业企业竞赛活动,设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奖,在省级层面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上下链接、横向联合的千亿元工业经济板块,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研究,实施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组织能效水平达标对标活动,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努力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产能。

三是以集群引进为关键,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实施2014年制造业重点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发布2014年承接产业转移目录,推动从一般招商向集群引进、链式发展转变。谋划举办“中国智能终端博览会”、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同时举办好专业化、特色化的专题对接活动。

四是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施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梳理100项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关,建设一批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10家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开展品牌培育活动和优秀工业新产品评选工作。制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软件服务、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总部基地在城市、生产基地向县域延伸”的产业格局。

五是以扩大信息消费为切入点,切实加快信息化进程。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行动计划,建设智慧河南。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无线电保障和管理水平,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六是以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方向,增强发展活力。继续实施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两年行动计划,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关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和集群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总结一批企业管理创新的典型,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家素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