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产业军团”托起“四个河南”美丽愿景
2014
04/10
20:26

 郑州航空港区,全省最大的产业集聚区,2010年吸引富士康项目进驻,去年智能手机生产量达近1亿部,占全球供货量的1/8,使郑州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该实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0亿元(不含移交区域),增长46.2%,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70.2%。

“郑州航空港区已成为强大引擎,正全面推动郑州建设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把郑州航空港比作核心引擎,经开区、高新区则堪称撑起郑州经济升级版的东西“两翼”。

2013年,经开区提出打造3个3000亿级产业集群奋斗目标:全年1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增长63%;其中主导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产业项目投资的80%以上。当年,东风日产、宇通和海马整车生产突破30万辆,增长53%;实现产值超过350亿元,增长40%以上。高新区则构建了以京东商城项目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软件网络、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区3000多家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40家,占全省的26%。

集聚诠释力量,速度演绎激情。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内生动力。

两年多来,我市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四集一转”、“五规合一”、产城互动要求,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经济拉动主引擎作用、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和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围绕全市确定的工业七大主导产业、服务业七大支柱产业和现代都市型农业,我市原则上每个产业集聚区明确一个主导产业,主城区内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按照城市组团要求,重点发展以文化、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主城周边区域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各类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围绕所在县(市)区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纵向连接、侧向配套,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我市还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加快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区,以拆迁安置和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集聚区内172个村庄拆迁,完成拆迁面积4100万平方米。5年来,产业集聚区新增就业岗位75万个,带动大批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就地城镇化。

数字为证。2013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1.8亿元,增长33.5%,其中新建道路293.8公里、供水管网326.6公里,日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新增垃圾中转站18个,新建标准化厂房突破300万平方米。集聚区新建安置房面积1679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面积141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郑欧班列、E贸易、河南电子口岸、肉类进口口岸等对外开放载体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阳春时节,中原大地满目葱茏,生机勃发。

作为省会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载体的产业集聚区,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40余个市级产业集聚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项目建设,还是企业巨头的生产车间,同样是“你争我抢、争奇斗艳”,成为正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郑州乃至河南经济的一抹抹亮色。

2013年,郑州经济总量达6201.9亿元,同比增长12.1%,成功晋升“6000亿元俱乐部”,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列第8位。而仅仅在一年前,我市才刚刚跃入“5000亿元俱乐部”。

一年,365天,什么力量支撑这样的惊人一跳?产业集聚区!

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认为,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郑州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区军团的迅猛发展。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集体“发力”,不仅为郑州、为河南实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也为实现“四个河南”构筑了有效载体。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成燕 刘招

产业支撑 “四个河南”目标可期

朝着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目标,河南正埋头苦干,砥砺奋进,破浪前行。而产业集聚区建设,正是实现“四个河南”的重要载体。

从经济总量来看,2013年,郑州GDP突破6000亿元,达6201.9亿元,同比增长12.1%,成功晋升“6000亿元俱乐部”,名列全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第19位,全国27个省会城市列第8位。

追溯郑州经济发展历程,别有一番深意:从2006年郑州GDP突破2000亿元开始,每两年上一个千亿台阶。而2013年,郑州再度加快了步伐,仅用一年就由“5000亿元俱乐部”跃升到“6000亿元俱乐部”,在强手如林的全国大中城市GDP前20名中,又前进了一个位次,排19名。经济总量12.1%的增速,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5强。在全国经济总量20强排名中,增速仅次于湖北武汉、湖南长沙。

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国分析说,郑州创造出如此增速,得益于产业集聚区这个引擎的带动作用。

统计数字显示,5年来,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725.5亿元,年均增长28.9%,高出全市年均水平5.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064亿元,年均增长35%,高出全市年均水平11.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收301亿元,年均增长29.8%,高出全市年均水平4.3个百分点;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18个,项目总投资2260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0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11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72平方公里。

2013年,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长20%。其中,航空港集聚区营业收入总量达到1760亿元,经济技术、高新技术集聚区营业收入均超过800亿元,中牟汽车、荥阳市、新郑新港等5个集聚区营业收入总量超过300亿元。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等4个集聚区营业收入增速在30%以上。

优化升级 破解城乡二元难题

当浦东新区引领长三角率先发展,滨海新区推动北方经济快速跟进,两江新区带领西南地区强势崛起,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凭什么勇立潮头?河南迫切需要选择一个核心增长极,一个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下,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不断拉长产业链,推动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扫清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就需要大力强化产业发展,积极开辟工业产业新阵地,推进园区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2013年,郑州坚持内涵和外延发展并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实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在集聚“旋风”带动下,我市工业逆风飞扬,一批大项目纷至沓来。去年,全市共签约符合主导产业的亿元以上项目286个,签约总额4227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8个,签约总额4019亿元;“三力”型项目42个,签约总额1548亿元;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项目115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达到59个。荥阳市围绕打造千亿级超硬材料基地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25个。二七区引进总投资近4亿美元的顶新集团扩大再投资项目。新郑市签约投资8亿元的华润雪花啤酒等项目。

除了工业集聚区,我市还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以好想你、思念、雏鹰等企业为龙头的11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省级认定,农业龙头企业向示范区延伸、集群发展效应初现。截至去年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4家,较2012年增加7.1%。

悄悄变化的郑州产业结构之比,生动诠释着郑州正在快速演进的经济大变革。

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底的2.6 56.4 41调整为2.4 56 41.6,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中,资源型工业比重持续下降,七大主导产业等比重持续提高,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13.7%。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570亿元左右,增长9.5%,服务业投资完成2910亿元左右,增长37%,增速首次超过工业。

由集聚、创新、活力汇聚的产业高地,正担纲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生力军。

因为产业高效集聚派生的巨大力量,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已昂首起步!

因为天生所承载的优化升级的使命担当,产业集聚区已成为经济隆起带上的颗颗明珠!

重任在肩,承载着美好愿景和使命担当的产业集聚区,将继续策马扬鞭,跃进提升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