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濮阳县构筑高端产业集聚地 平桥区破解招工难
2014
06/02
20:56

 “我们产业集聚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导产业定位高端。”5月30日,濮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书记韩广勇告诉记者,前些日子,江苏一个年产值上百亿元的项目有意投资,但得知该企业的产品低端且高耗能,“只能咬牙婉拒了”。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依托原有的电光源产业基础,主导产业瞄准光电子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然而,高端的产业定位却成为制约招商引资的不利因素。“涉及这两个产业的项目,也是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积极寻求的,且那里经济发达,产业发展环境成熟,比较优势明显。”韩广勇说,一个小县城与这些城市争夺项目,等于从别人的碗里硬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克服劣势,补齐短板,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只能在“环境”上狠下功夫。

该县聘请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编制光电子、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图谱,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命中率。同时,积极争取到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和实验基地成功落户,(下转第四版)

本报讯(记者胡巨成通讯员郑春薛建祥)“我已经在这里上班三个多月了,比原来在南方打工感觉好多了!”5月30日,在信阳市平桥产业集聚区瑞懋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采访时,22岁的制衣姑娘刘欣欣高兴地对记者说。

刘欣欣家住平桥区胡店乡新店村,在外打工5年,今年春节回家时,听村干部说家乡也有服装厂招工,就和几个小姊妹一起来报名,几天后就接到电话,过了年就来上班了!今年,像刘欣欣这样留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工在平桥区有2500多人。

国泰恒广服饰有限公司员工郝继华对记者说:“原来我在广东打工,离家太远,没法照顾家庭始终是我的一块心病。今年春节,乡里的干部到家里做工作,我也实地参观了企业,感觉不错,只要好好干,每月也能拿到3000多元钱,还能照顾到家庭,我就决定在家门口上班了。”

瑞孚实业公司制造部部长吕炎新告诉记者:“我们是去年6月份投产的,但由于一时招不满工人,实际开工一半不到。今年春节过后,(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第四家国家级电光源检测中心,抢占了光电产业的技术高地。

“加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亿多元,建成道路13条25.65公里,实现产业集聚区与县城、濮阳市区的贯通联接;天然气管网、电网、供排水管网等一应俱全,市政服务设施“无缝对接”。

用情感打动客商,“老”姓起源于濮阳,县领导了解到好太太电器总经理姓“老”时,专门安排文化、史志部门帮其找到根脉祖地,这位总经理激动不已,当即拍板投资。

5月30日,记者在濮阳县产业集聚区看到,道路两侧一行行银杏、梧桐英姿飒爽,一排排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据介绍,随着荣事达光电产业园、好太太电器、清华同方、香港高贝斯、新视野光电等一批“大个头”名牌企业陆续落地生产,这里初步形成了清华同方LED外延片、荣事达LED照明、新视野大功率LED、硕维节能灯、家雄圣诞灯等为代表的光电产业集群和以高贝斯医疗、林氏医疗为代表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医用器械制造产业集群。今年,濮阳县产业集聚区继2010年、2011年之后,第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快产业集聚区”。③7

(上接第一版)短短十几天,企业就招收本地工人360多名,满足了工厂正常生产的劳动力需求。新招进的员工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大大减少了培训成本和离职率。我们现在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据介绍,平桥区从去年5月份开始就着手对全区的劳动力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全区共选配调查员2000多名,深入到全区各乡镇,逐村逐组入户调查,最后还对调查信息进行电话回访确认。成功收录了年龄在18—50周岁的人力资源28.3万人的求职信息,为“亲情招工”奠定了扎实基础。

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是潜在‘民智’优势。我们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又建立了平桥区招工服务中心,找到了落户企业招工和农民群众家门口就业的最佳结合点,既能发挥这些技术熟练工人的长处,又解决了留守儿童、老人赡养等社会问题,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