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一片片空地上兴起一个又一个产城融合“新城”。2009年以来,郑州的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领衔全市经济发展大戏,成为投资“热土”、产业“高地”。
2013年,郑州市抓住航空港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突出“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开发创新双驱动战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产业集聚区逆势突进,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8亿元,同比增长4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区、航空港区、经开区、郑东新区投资总量均在100亿元以上,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长达到240%,荥阳、马寨等6个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均在50%以上。
2009年起,郑州市就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四集一转”、“五规合一”、产城互动的要求,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五年来,郑州市15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725.5亿元,年均增长28.9%,
今年5月5日,正威集团带领深圳268家手机企业抱团考察郑州航空港,并签订投资协议,从过去富士康的一只“苹果”,到现在的中兴、天宇、酷派一片“果园”;物流网络也从过去的空谈枢纽,到如今菜鸟网络、美国UPS、联邦快递抢滩郑州;汽车工业高度集聚,数百配套企业齐聚汽车产业园……
目前,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郑州已经形成了“研发设计—软件及系统集成—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研发设计—配套零部件—智能手机”产业链和“零部件—发动机—整车—销售—后市场”产业链等较为完整的特色产业链。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收入达到19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收入分别达到500亿元。
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而今通过企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实现了基础设施的低成本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供销市场的培育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科技信息的互通互享,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郑州市坚持功能集合构建,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产城互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下一步,郑州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郑州提出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统揽,,推进“大招商、大建设、大跨越”。加快推进机场二期、国际陆港、“米”字形高铁建设,初步形成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旅游、现代商贸物流等四个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