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近两年密集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其主要目的在于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支持金融与新兴产业的无缝衔接,为经济转型提供持续成长新动力。
政府引导基金频频设立
“政府引导基金”,一时成为河南省眼下最热的经济词汇。
“今天是2014年河南省股权引导基金的申请评审的日子,来自省内外10余家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了申请评审。”6月17日,接近河南省南财厅人士向记者透露。
据了解,这已是河南省股权引导基金的再次设立了。
去年,河南省股权引导基金正式设立,省财政拿出5亿元资金,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扶持河南省创业投资企业和产业投资基金健康发展。2013年,省财政出资设立5只基金,每只政府引导投资基金规模2.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部出资5000万元,省财政配套5000万元,其余1.5亿元为基金管理方募集社会资本。
上述人士介绍,这次新设的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总基金规模为2.5亿元,其中省财政为每一只基金注入5000万元财政资金,出资比例为20%,其他2亿元为参与运营基金管理公司用自有资金或向社会募集资金。每只引导基金的投向仍然是新兴战略产业。
“政府要求参与评审的企业,必须是在河南省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和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以参股或认购现有创业投资企业和产业投资基金股份的方式投资。”
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新设立,仅是近期河南省各职能部门在以设立基金方式支持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一个新案例。
据知情人士介绍,不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金融办等近期也都在设立或打算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走金融与科技、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小微企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发挥各自在支持河南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据了解,今年先期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是郑州市金融办。4月22日,在郑州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工作推进会上,郑州市政府金融办和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国内首只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创业基金正式启动。
信息显示,郑州市和国泰君安签署协议,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引导资金,按照1∶50比例放大,由国泰君安发起募集总规模为5亿元、首期2亿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名录库内的小微企业。
调控产业政策的新手段
河南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不仅是当下政府扶持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新手段,而且有成功的实际操作经验,让政府看到了引导基金的导向作用。
其中,典型的成功案例是省政府出资成立的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开),其在2010年大手笔成立一只资金规模达48亿元的河南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
在没有成立这只基金之前,河南农开就以“官办风投”的方式,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权投资和经营业务,参控股投资企业39家。
设立河南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当初就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社会投资,促进农业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实现农业投资机制根本性的转变”。
据介绍,河南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48亿元人民币,分4年募集完成,每期由政府引导基金2亿元、国内募集4亿元及海外配套等值人民币6亿元组成。
“以政府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提高投资服务于‘三农’的规模与能力,是政府的初衷。”河南九鼎德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分析。
事实上,过往的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受制于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于机制制约,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本来用于产业支持的资金,却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
以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参与,走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持续产业发展,成为政府在发挥调控产业政策的尝试手段。
比如,早在2009年,为推进河南省创业投资发展,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河南省2008年起启动实施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当年就立项支持了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鑫融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3家创业投资机构。
有地方政府也看到了基金运作的效率。2011年2月,鹤壁市成立了河南省首只政府参股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首期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由鹤壁市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与惠银东方(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鹤壁市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代表市政府出资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