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济源市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综述
2014
06/20
21:46

 四月的济源,花红柳绿,沃野葱茏,生机勃勃。放眼各大产业集聚区,一项项重点建设项目气势磅礴地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浪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我们聆听到济源急切奋进的足音。

这是一个个由新建项目铸就的恢宏场景:2012年11月29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在济源市投资50亿元的8个项目集中开工;2013年4月12日,南通巨力钢丝绳项目、年产1万套坦克负重轮项目等3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高端项目,无不烙着创新的鲜明印记,掀起了一轮轮项目建设热潮。

这是一幅幅由重大项目描绘的发展蓝图:总投资15亿元的矿用电器产业园项目推进顺利,井下救生舱已经于去年4月份开始生产;投资20亿元的豫光冶炼渣技术综合回收工程项目、投资14.7亿元的中原特钢重型机械装备关重件及设备制造项目进展顺利;投资4.53亿元的伊利超高温灭菌奶项目正在调试设备,投产在即……

这是一组组用鲜活数字谱写的奋进音符:2012年,全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490亿元;今年前4个月,济源集中开工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3.6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产值260余亿元……

1

多上项目上好项目挺起发展的坚实脊梁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只有在项目建设上快人一拍、胜人一筹,才能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这已成为济源上下最大的共识。

去年以来,济源以创新项目建设活动为载体,着力在加快项目前期攻坚、开工、推进、产业集聚建设上求突破,全面掀起重点项目建设新高潮。

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济源对拟开工项目倒排开工节点,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去年一年就先后举行了3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186亿元,年度投资88亿元。同时,济源扎实开展了以“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加快‘三化’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一创双优”集中整治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等会议精神,并成立了联合督导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活动中出现的审批难、项目落地难、满浮散懒庸等问题集中交办整治,千方百计促进项目单位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高效有力的运作、体贴周到的服务、创新完善的机制,汇成了推动项目前进的滚滚热流。2012年,全市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490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其中,1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总额141亿元,在全省排名第5位。在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好”、“快”两个轮子驱动下,济源实现了项目建设数量、质量、速度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恰如屋宇的长椽巨梁,这些重大项目着眼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战略眼光布点,大手笔投入,快节奏推进,正挺起济源快速发展的坚实脊梁。

2

产业强,城市强。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就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开始“筑巢引凤”,启动了济源的科技工业区(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自此以后,济源坚持把发展现代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升级的关键,倾力培植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并以大项目为引擎,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项目带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扩张。

200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摆上重要战略位置,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筛选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并结合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和发展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承载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平台。虎岭、玉川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4.56平方公里,建成区22.1平方公里,目前入住企业1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6家,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虎岭产业集聚区入选中原经济区100名片,玉川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省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济源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样毫不含糊。济源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从2010年起,市财政列支1亿元,以后每年按20%的增幅连续递增,在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重奖;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支持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提升工艺、优化产品、招商引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等方式,力争2至3年内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倍增。

如今,全市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优势逐步凸显,产业集群的特色日益明朗,为济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添了最强有力的引擎。2012年,3个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比重的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市比重的66%;税收收入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7%;从业人员达6.5万人,同比增长88%。

3

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积蓄跨越发展中坚力量

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现在的济源已经发展成为一座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城市。

目前,济源的工业发展形成了钢铁、铅锌、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矿用电器等6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是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基于此,改造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一致行动。

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区是主体。踏着全市经济“转”、“调”的节拍,济源产业集聚区和传统企业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强练内功,锻造“顶天立地”的能力,传统支柱产业悄然“升级换代”。

2012年11月29日,在多方高度关注和省、市领导的“高位推动”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济源矿用装备科技产业园项目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开工,标志着济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特别是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正是济源转型发展、加速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源始终把装备制造和钢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已吸引了来自欧美、东南亚、日本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等外来投资企业近300家。

“嫁接”高新技术,向科技要生产力、竞争力,是济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战略选择。以虎岭产业集聚区为例,济钢采用美国摩根、意大利达涅利等国际领先的装备和工艺,实施了投资64亿元的新炼钢技改和高速线材项目、投资12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基础件用特殊钢棒材项目,实现了“普通钢向优特钢”、“建筑用钢向工业用钢”两个转变;装备行业龙头中原特钢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的RF70型1800吨精锻机生产线技改项目,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大型精密锻造生产线;化工行业龙头金马焦化围绕工艺提升,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了100万吨捣固焦、10万吨苯加氢等多项国内技术领先项目,实现了企业上档升级……

如今的济源,传统产业正以强力突破、蓬勃发展之势,加速步入质变通道,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发展、领航发展的行业翘楚,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积蓄起新的能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