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晋城市。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朝十三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1997年上升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工业经济发达,济源钢铁、豫光金铅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土特产有黄花菜、冬凌茶等。
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总人口67.57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截止2011年5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0万。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机构按正厅级配置,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是事实上的地级市。
经济发展
济源是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矿用电器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盐化工和特种装制造基地2011年济源市铅产量为905250吨,占全国的20.08%,河南省的72.73%;锌产量282939吨,占全国的5.29%,河南省的95.01%,黄金产量6111.5千克,占全国的1.69%,河南省的4%;粗钢产量2735191吨,占全国的0.4%,河南省的11.4%;钢材产量2825219吨,占全国的0.32%,河南省的7.96%;焦炭产量2845931吨,占全国的0.67%,河省的9.99%;烧碱产量35734吨,占全国1.45%,河南省的21.44%。
截止2010年底,济源超亿元企业120,中型企业23家,大型企业
2011年济源市完成生产总值40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长14.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429元,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连续多年名一。第一产业完成加值18.3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4.27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完成比上年增长18.3%。其,地一般预算收入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19.3亿元增长15.2%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收入的比重为75.6%。地财一般预算支出39.89亿元,增长18.4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11.8%拉动消费价格上涨3.6个百分点;烟酒及日用品类上涨4.3%;衣着类上涨11%;家庭设及修服务涨1.9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5.4%;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务类上涨7.4%;居住类涨3.4%。
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704公顷,上年减少0.%,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60公顷,与上年持平,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0000公顷,占小麦种植积的比重为51.4%棉种面积209公顷,下降32.4%;油料种植面积 1631公顷,下降3.3%;蔬菜种植面积827公顷,比年增长1.%。全年粮产21467吨比上年少0.4%;烤烟产量2715吨,增长8.8%;蔬菜产量317213吨,增长4.4%;棉产量194,上年下降2.0%;油料产量2818下降1.8 %。
201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8.42亿元,比上年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6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45亿元,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业31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9.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3%;黑色金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17亿元,增长1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68亿元,增长278%;炼焦业22.05亿元增长0.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9.68亿元,增长15.3%;通用设备制造业19.58亿元,增长4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96亿元,增长24.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2.78亿元,增长20.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38亿元,增长31.8%;专用设备制造业6.87亿元,增长2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97.63万吨,同比下降11%;发电量191.44亿千瓦时,增长15.4%;焦炭284.59万吨,增长9.5%碱35.73万吨,增长32.9%;[3]化肥(实物量)26.32万吨,增长73.5%;生铁244.85万吨,增长0.6%;粗钢273.2万吨,增长0.1%;钢材282.52万吨,增长2.5%;白银156.03万千克,增长17.7%;电解锌28.29万吨,增长21%;电解铅9052万吨,增长25.6%。
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务收入11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69.89亿元,增亿元,增长348.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41亿元,增长34.3%;食品制造业1.27亿元,增长54.%;有色金属采选业1.17亿元,增长5.4%。
2011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3亿元。其,城乡项目投资207.74亿元,增长26%;房地产开发投资20.69亿元,增长20.1%。吨,长28.2%,比上年回落15增长51.8%;专用设备制造业2.26亿元,增长58.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41亿元,增长348.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41亿元,增长34.3%;食品制造业1.27亿元,增长54.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7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5.47亿元,比上年下降39 %;民间投资196.56亿元,增56.6 %。
2011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3亿元,下降2 %;第二产业投资146.41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76.65亿元,增长4.3%。按隶属关系分中央项目投资8.75亿元,下降59.9%;地方项目投资219.68亿元,增长37.1 %。从资金来源看,投资到位建设资金227.18亿元,增长26.2%。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72亿元,同比增长280.9%;国内贷款26.2
2011年济源市社费零总额达8.吨增长25.6%。
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69.89亿,增长28.2%,比上年回落15增长51.8%;专用设备制造业2.26亿元,增长58.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41亿元,增长348.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41亿元,增长34.3%;食品制造业1.27亿元长54.9%;色金属矿采选业1.17亿元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2011年济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21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9341元,比上年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费支出12464元,增长2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4 %。
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88%。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49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65万吨以内,污染减排成效明显。
交通通信
济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已经国务院批复的郑州—焦作—济源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济源的城际轻轨建设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介时可将济源置于中原城市群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紧密层城市圈内。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公路运输四通八达。 207 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 310 国道。新济公路东起新乡连结 107 国道,西达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基础,以工业区、旅游区、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道路为重点的四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目前,济源高速公路完成与省会郑州,洛阳及周边地市联通,济洛高速公路、济焦高速公路、晋济高速公路、济邵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实现镇镇通高速,向北可到北京,二连浩特,南可至广州港澳,东达连云港西至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主要进出口及旅游路高标准绿化、美化;重要市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按照铁路运输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加快铁路发展,实现客货分流,优化路网结构。
济源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
电话:0391-6633914 6633082
地址:济源市综合行政区9号楼
E-mail:jyzs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