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开封旅游如何走出“门票经济”怪圈
2013
03/06
14:07

■市民反映,本市景区“高门槛”拦住了很多开封人,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向市民倾斜

■游客认为,开封“有看头”,票超所值,值得一游,期待旅游品质持续提升

■景区表示,整体比较,我市景区票价相对偏低,门票收入对景区建设至关重要

【核心提示】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面向社会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纲要》提出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我市景区票价相比其他地市处于什么档位?如何提高旅游经济综合收入?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景区“门槛高” 市民盼优惠

在市民心中,开封景点的门票贵不贵?2月19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家住西坡街的市民牛先生已年届不惑,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说,5年前他和家人去过一次龙亭公园和开封府,之后就再也没去过了。这些景区虽然距离他家很近,但在心里却很遥远,往往只是通过观看电视一饱眼福。“关键是门票价格还是超过了消费预期,5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去龙亭公园,光门票就花了105元,还是有点贵。希望咱开封的景点能对本地市民打折或者免票,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作为开封人的自豪感。”牛先生说。

市民董艳荣也感叹道,开封府、包公祠、延庆观等景区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应该作为现代城市的公益类项目来经营,“这些景点门票太贵了,不如把票价降低,通过园内其他项目来提升整个园区的人气”。

目前,我市的汴京公园已经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而一些风景名胜旅游点收费依然较贵,令很多市民望而却步,即使多数景区门票价格不足百元,但少说也需二三十元,如果全家游的话,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市民朱巧珍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景区门票价格,如果一家三口春节期间把清明上河园、龙亭、大相国寺等都逛一遍,每个人要花约300元,一家人就是近1000元。“我觉得以目前我市的消费水平来说,票价实在是太贵了”。对我市推出的旅游年票,朱巧珍觉得极大方便了市民,但也有局限性,“年票只能自己用,还不包括清明上河园和开封府,盛大节日时也没法用”。据了解,我市推出的开封旅游年票每人每年花60元,就可以不限次数地游览开封市的16家景区。年票仅含景区第一门票,不含园中园讲解及其他费用。另外在国庆、春节黄金周和菊花文化节的前15天(10月18日~11月1日)暂停使用。另外,清明上河园和开封府并没有被列入年票游览范围,因为两家都是股份制企业。

朱巧珍建议,能否借鉴影院经营模式,推出每周一日的门票优惠活动;抑或是双休日、节假日都对本市市民实行10元/人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我市市民到本市景区游玩,凭身份证可享受优惠,只是优惠价格达不到10元/人的标准。然而,如果门票对本地人优惠力度过大,外地人会不会有意见?对这一问题,朱巧珍认为,“市民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城市资源向本地人倾斜也是无可厚非的”。市民刘明生建议参考外地做法,“能否像一些城市一样,部分景区对持有本地身份证游客门票实行减免,这对促进本地消费、拉动旅游经济不失为一个良机”。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感觉票价过高,很多市民不得不放弃在家门口逛景区的想法。虽然旅游年票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实惠,但仍有不少市民反映,应该建立一套方便本地市民游览景区的优惠长效机制,让本地市民享受更多实惠。大多数市民认为,推出门票惠民政策可以提高开封人的幸福感,“可以让我们更爱开封,更努力地建设开封”。

125元能游览4个景区 票超所值

开封“有看头” 游客重品质

与开封本地市民不同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外地游客认为开封景区的门票票价并不是很高。

2月19日下午,天气晴好,午朝门广场上人头攒动,天空中风筝飞舞,位于龙亭公园宫墙的“剪纸生肖”灯组有序排列,展现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生肖”形象,给人以视觉震撼,在增添节日喜庆祥和氛围的同时,吸引了大量游客。记者在停车场看到不少旅行社大巴,游客中逾六成是外地人。

“买两张龙亭、天波杨府、翰园和万岁山的优惠联票!”在龙亭公园售票处,来自山东的原先生将250元递给了售票员。“125元就能游览4个景区,票超所值,价格不算贵。”当记者询问他对开封景区票价的看法时,原先生不假思索地说,“选择旅游景点看重的是品质,价格并不是决定因素。”他认为,历史文化类的旅游景点关键是看文物等级的高低,等级高价格就高。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景点本身就拥有丰富的内涵,确实有这样的价值,不来看看会留下遗憾。参照其他地方的景点,他个人觉得开封景区票价并不是很高,是能够接受的。

步入朝门,在北宋东京城遗址沙盘前,一位背着双肩包、手拿相机的王女士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遗址,并不时地拍照。“在这里充分感受到了开封古城的文化魅力,花50元来这里超值!旅游就是图个心情好,玩得开心即使门票贵点也值!”王女士饶有兴致地说,景区内的花灯让她大饱眼福: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风土习俗、开封盛世以及富有童趣的灯组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她认为,现在不少名山大川门票动辄数百元,超过了很多民众的承受能力。全国价格在100元至200元的5A景区有很多,相比之下,作为5A级的清明上河园票价定为100元还是符合心理预期的。

采访中,很多外地游客告诉记者:“开封很有魅力,来过了还想再来,很期待景区的品质能够持续提升。”

票价整体相对偏低

景区收支呈“倒挂” “门票经济”依赖大

对于门票价格调整,景区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他们认为不涨价生存困难,发展壮大更是无稽之谈。首先是景区基本建设和硬件升级,所需要的建材价格上涨厉害,另外就是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不断得到改善,各项营销成本增加,这些都是造成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3月3日,我市一家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也知道门票上涨会引起游客不满,但面对不堪重负的成本,如果依然执行原来的票价,恐怕难以维持运转。相对其他城市来说,我市景区门票价格原本就不高”。记者从我市多家景区了解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高、运营成本上升成为我市景区门票调整价格的主要原因。多家景区负责人表示,通过门票价格的调整,将有利于景区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及增加服务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位和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15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2项,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247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两家。由于受到政府稳定市场物价、审慎出台调价项目等措施的影响,我市的多数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自2000年到2011年之间都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我市近年情况看,游览参观点的门票价格与全国同类景点相比较还处于偏低的地位,其内涵价值不能在现行门票价格中充分体现。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CPI的上涨,景区经营成本与现行门票价格严重“倒挂”,已制约了景区的长远发展,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也应遵循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使其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为景区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供资金来源,为旅游业发展增添后劲。

不可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旅游“强内功” 服务“留住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随着广大游客文化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软硬件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景区就必须做相应的投入,这无形中增加了景区经营者的负担。“门票经济”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经历的初级阶段,也是景区市场化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人工、硬件等各项营运成本的提高,门票涨价就成为必然趋势。

2月21日,市旅游局副调研员杨晓伟分析,现阶段我市仍处于从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期,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文化休闲娱乐项目不多,旅游产业链不长,结构不合理,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大多景区收入主要来自门票,若不能科学解决经营成本的问题,景区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旅游是一个产业链经济,除了游览,还涉及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多个行业。2012年,在开封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动员大会上下发的《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把开封建设成为国内外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宋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在城市旅游吸引物和功能内涵上基本达到文化型为主,兼具园林风光、休闲形态和时尚元素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保证我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综合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要实现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目标,就必须低门槛向游客敞开大门,在吃、住、行、游、购、娱6大环节中谋求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因此,杨晓伟认为,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景区要进一步注重自身文化旅游内涵的发掘和旅游产品、旅游内容的丰富,景区管理机构也应更新理念,通过提供丰富的人性化服务、增加服务品种、拓展旅游要素、拉长产业链条等多种渠道来实现经济效益,避免陷入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盈利的模式,积极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商品购物等产业,如此,才能使景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和实现我市旅游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真正实现综合的“旅游经济”。

从另一方面来说,拉动旅游业,急需降低人们的出游成本,其中门票是个重头。有市民表示,如果景区门票减免,就形成一个突破口,会提高老百姓的出游积极性,使得前往景区的旅游人数上升。这样既可以带动景区人气,又可以拉动景区周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开封市民更加熟悉开封、热爱开封、了解开封、宣传开封。旅游景区的维护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增长推动了门票价格上涨,但景区单纯依靠门票收入换取发展并非长久之计。景区应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苦练内功,既要抓住外地游客,也可以让本地市民最大限度享受休闲游乐资源。只有真正改善内在品质,依托景区经济延伸产业服务才能实现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让旅游景区积极健康生存和发展。

他山之石

“西湖模式”可借鉴

相同的门票价格,为什么市民觉得贵,外地游客却不以为然呢?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比较普遍,本地老百姓过日子,算的是经济账,而外地游客更多的是享受旅游产品带来的快感,两者的出发点就不同。那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能不能两者都兼顾呢?

记者了解到,国内有些省市的景区进行大胆探索,实行门票优惠或免费的刺激政策带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来促进整个旅游行业收入的增加,早已有西湖景区这一成功的例子。免费游览西湖,虽然每年损失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却拉动了游人在杭州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达百亿元。“西湖模式”成为“丢芝麻捡西瓜”的典范。据了解,目前,杭州所有的公园已经全部免收门票,公园内有饮茶、听昆曲等收费场所;浙江乌镇也划分出了老景区和新景区。老景区以观光游览为主,收取门票。而新景区则是发展休闲度假产品,不收门票。两相比较,依靠“门票经济”和发展“大旅游”,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景区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新的旅游内容,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产业,才能带动城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国外多国景点拒绝“门票经济”。有文章称,在中国九寨沟买门票的钱,足够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法国卢浮宫都玩上一遍,一些想来中国的国外游客禁不住“掂量是否值得去”。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旅游业都是靠开发周边产业、完善服务来吸引游客的。这些国家的旅游点也大都遵循自然景观免费,人文景观低价,游乐景点合理收费的原则。景点门票如果过高,不仅会降低乃至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这是变相限制穷人旅游的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