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郑州综保区检验检疫局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2014
11/05
19:34

中原大地,人杰地灵;古都郑州,风生水起。2010年10月24日,河南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应运而生,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当时全国第13个、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

蓄势以待发,奋起而直追。一体两翼,两纵三横,一脉两心……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河南改革发展的综合试验区,也是河南对外开放的崭新窗口和重要基地。郑州综保区的设立,势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之后,中原经济区助推中国经济总量腾飞的重要新平台,对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的一个重要项目,全省上下叫响了“举全省之力,建保税新区”口号——河南人称之为“一号工程”。

历史,给予郑州综保区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历史,也赋予郑州综保区检验检疫人前所未有的责任与担当。

春华秋实,天高气爽。当飒飒秋风把中原大地染出一派橙黄,10月14日,河南郑州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局迎来了成立3周年的喜庆日子。

蓦然回首,3年来,奋斗在这个特殊岗位的检验检疫人,监管的进出口商品货值达800亿美元,占河南省同期外贸总额56%以上,检出率和截获率持续提升,连续3年被表彰为“优质服务单位”。

人们看到,扎根在河南改革开放“一号工程”最前沿,郑州综保区检验检疫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忠于职守,自强不息,发挥出检验检疫部门不可替代的担当与作用。

亮 相

时间追溯到2010年7月,河南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落户郑州,代工生产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

现代化厂房迅速林立,诸多物流旋即进驻,配套产业跟随,数以万计的工人来郑州,农民就近上班,每天数十万台苹果手机从中原飞向全球……

“一号工程”启动之时,河南检验检疫局就把郑州综保区检验检疫机构的申建工作作为自身“一号工程”,全力提供政策帮助和人力、物力全方位支持,从系统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支持郑州综保区建设。河南局开发区办事处副主任王丽,受命于紧要关头,牵头筹建郑州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局。

“当时的压力很大,因为要建好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分支机构,在中部地区根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王丽说。

2011年6月,中编办批准设立郑州综保区检验检疫局。

筹建组南上北下,东奔西走,反复学习比较北京、天津、上海、苏州、重庆、成都等地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对于应该设置哪些检验检疫设施、查验场地如何布局、检疫处理场应设在什么位置……以认真负责的严谨作风,把一条条建设意见递交给地方承建部门。

同时,筹建组闭门攻艰克难,查找资料、翻译标准、请教专家。很快,苹果手机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的146个手机技术法规和准入标准,54个分类监管作业指导书和工作规章,成为了综保区局的执法依据和服务标准。

当年的10月14日,郑州综保区局正式入区施检。就在这一天,他们出台了颇具特色的“一个办法、十项规定”,全方位服务综保区产业发展;为企业量身制定的“八条个性化服务措施”,让企业看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态度和效率;郑州综保区局签发了郑州综保区第一份检验检疫证书,富士康生产的苹果iPhone4手机从检验检疫通道开始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

厚积而薄发,艰辛孕成功。综保区检验检疫人一亮相,便赢得喝彩。

奉 献

富士康一经投产运营,立刻显现出在国际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和辉煌前景。然而,这个国际化大公司的到来,也把作息时间国际化的难题推到了检验检疫人面前。

进厂质量监管,常规业务办理,都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但富士康的所有成品出货都按照美国苹果公司全球配送计划进行,只要苹果公司发货通知一到,富士康必须以最短时间通关并发货。由于时差和国际航班的原因,很多工作都必须在晚间和夜间进行。

如果下午6点下班,富士康的报检就要落空,因报检环节造成的滞港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信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怎么处理这个矛盾?只有加班加点。

“7×24”工作制,是检验检疫人对服务对象的第一个承诺。这意味着,对综保区局来说,没有双休日,没有休息时。

“我们平均每人每周要加班2.5次,一般是4个到6个小时,从局长到全体协检员,无一例外。”办公室协检员曹蕊说。

综保区局离郑州市区30多公里,加完班再回到市区,往往已经是深夜,睡个囫囵觉,天亮又得按时返回上班。有时加班实在太晚,就在简易的活动板房里和衣将就几个小时。

为了履行承诺,检验检疫人个个都在默默奉献,硬是把报检到出证整个流程的常规时间,从2天至3天缩短到3个至4个小时,从没有出现因检验检疫环节而导致货物不能按时通关的现象。

作 为

2013年的最后一天,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河南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对此,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欣然批示:“这件事办得好,要认真筹建,服务大局,推动我省加快对外开放。”日前,河南首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建。谈及此举,知情人都说,这个利省便民的项目落地航空港区,得益于河南检验检疫部门的服务大局意识,得益于综保区检验检疫人的建言献策。

河南是内陆省份,由于保鲜和运输环节等限制,进口肉大多是在国内几经转关转运而来,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限延长,导致肉价居高不下,新鲜度大打折扣。综保区局组成专项小组,对进口肉类在河南的市场前景以及河南口岸优势进行调研,将一份高质量的《在郑州航空港区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可行性》调研报告摆到了实验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的案头。随之,航空港区有关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申建工作迅速展开,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在河南快速落地。

去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全国首个航空经济先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航空港经济如虎添翼,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综保区局植根航空港区,发挥优势,奋发有为。

面对两次法检目录的调整,该局认真落实质检总局要求,严格按照河南局“支持航空港区九项措施”规定,及时转变思路,积极寻求政策创新突破点,为新入区企业提供检验检疫法规咨询和帮助,指导企业合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出口份额。联合企业开发的ERP全申报系统,实现了出口货物的全申报和监督抽查,对进口货物实施全监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截获率。

坚持定期向地方政府报送《工作动态》《富士康信息》和《质量分析报告》,当好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对政府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前调研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下转2版)

近年来,综保区局与国际机场、铁路货运、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启动了“港、区、站”一体化通检措施,与海关共同落实“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在苹果每个新品研发阶段,他们都发挥优势,创新方案,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为每批测试样机量身铺设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保障测试样机在郑州快速、准确、顺利进出口。企业称赞:没有综保区检验检疫人的创新作为和大力支持,苹果新品手机的研发周期就不会这么快。

奋 进

走进综保区局办公区,人员精神抖擞,窗明几净。

检验检疫人自办的三个大专栏,引人注目:为航空港区经济快速发展加油给力,为检验检疫事业服务社会增光添彩;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创造一流环境,打造一流队伍,塑造一流品质。图文并茂,表格清新,有形势分析,有业务流程,有文化建设,有工作进展。观看他们的资料介绍片,更让人振奋与鼓舞。

定位在“一号工程”,发力于“一号工程”,就必须有“一号”的精神、“一号”的能力、“一号”的付出。综保区局党组班子齐心协力、创新作为,带队伍、树正气、创事业,矢志不渝加强业务建设、纪律建设、团队建设、文化建设,对内从严治检、规范管理,对外广泛交流、密切协作、树立形象,工作有声有色,服务有为有位,打出了综保区检验检疫的知名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

自综保区成立以来,作为中原大地“一号工程”,这里吸引着诸多关注的目光,经常有国家领导、河南省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考察者、调研者和参观者。在风云际会的郑州综保区,检验检疫人在恪尽职守、把关服务中增长着见识,开阔着视野,不断提升着素质与能力。

“身处‘一号工程’,全社会都在关注,我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如果说有点成就,那也是综保区局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提起综保区局这支队伍,说到大家的敬业、勤勉与奋进,局长王丽充满感情。她扳着手指,历数诸多同志的贡献与作用: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局长朱甲林,处处精打细算,把整个后勤保障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分管检疫监管业务的副局长周尚升,带领一帮人炼就了“火眼金睛”,任何禁止入境的疫病疫情都难逃“法眼”,检出率和截获率双双攀升;分管科研工作的副局长罗俊生,科研项目和成果突飞猛进。工业品监管科科长乔雨,检疫查验科副科长朱辉,办公室骨干伊国伟、杜飞,综合科协检员冯雪……个个都独当一面,不可多得。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人们,机遇总是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属于那些不辱使命的人。“一号工程”,对检验检疫部门而言,无疑是挑战、是机遇、是锤炼、是提升。在采访中,王丽告诉记者,河南局新一届党组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出台了建设大口岸、实施大通关、打造大平台、树立大品牌4个方面的17项措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和实践中。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要求,综保区局必须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为“一号工程”助力,为检验检疫争光。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