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要把服务业培育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郭庚茂书记曾明确指出:“要着力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扶持保障等。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推动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文化产业更出彩,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战略举措。
加强谋划规划,提供重要遵循。规划是行动的先导。目前距离“十三五”开局之年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要提前着手谋划,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组织动员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加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思路、途径、保障措施等的研究,为做好规划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在充分吸收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努力制定出一个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操作性相统一的,与中原经济区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和文化强省建设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的河南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在此基础上,河南应根据“十三五”文化产业的相关规划,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挂账督办”。用工作目标量化、工作措施细化的方法,把各项工作分项列出,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工作有安排部署、有督促检查、有总结考核。
坚持改革推动,增强发展活力。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河南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新闻单位等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科技创新,筑牢发展后劲。我们要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例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新闻出版、工艺美术、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大力培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产业发展壮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等。
扩大文化消费,拉动文化内需。首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河南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在6.8%左右。只有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带动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才能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另外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培养城乡居民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倡导文明消费,逐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然后还要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加大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强社会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丰富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场所。
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新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应适时增加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文化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探索推广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信贷模式,并引导文化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融资。同时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落实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环境。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出台的各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理清哪些政策已经落实,哪些政策还没落实到位,哪些政策根本就没有落实。建立督查问责机制,明确落实时限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切实避免“政策棚架”。对一些已不适应或部分不适应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尽快健全完善。对于有政策缺项的,要抓紧制定亟须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建强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文化产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需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为此应深入推进“四个一批”、文化名家、青年文化英才等培养工程,支持省内高等院校开设文化产业发展相关学科和专业,支持文化企业和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各类引才引智计划,采取特聘专家制、高级雇员制、客座荣誉制、协议签约制、项目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还要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面向国内外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