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宇通新能源客车在全国道路上飞驰,一批批iphone手机从郑州走向世界……三年来,随着我市工业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加码,郑州港中旅旅游基地迈出强劲步伐。
作为“老工业城市”,纺织、煤、电、铝加工曾为郑州发展注入动力,但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工业革命中,这样的工业体系难以为继。三年行动计划中,我市确立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及医药两大战略新兴产业,并对现代食品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三大传统优势行业进行改造提升,这七大工业主导产业,昂起了郑州工业的龙头。
工业“龙抬头”,需要开“源”引“水”增体量。三年来,我市共引进落地和建成投产“三力”型产业项目80个,投资总额2505亿元。友嘉、酷派、正威等一批重大战略性工业项目完成签约,格力、海尔、比克电池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个头项目相继落地,在智能终端(手机)、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明显优势。
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对于工业更是如此。我市通过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已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3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国家级功能平台项目落地实施。
郑州工业经济的规模扩张了,结构优化了,质量和效益提升了,工业企业的“个头”也长“大”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却不能“顶天立地”的企业树林明显改观。三年来,我市相继实现了超1000亿元、超2000亿元企业零的突破,超500亿元、300亿元企业也相继涌现。
通过一揽子举措,郑州的战略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底的33.7%提高到现在的47%,而高耗能产业比重由2011年底的51.8%降至42%,战略新兴产业比重实现了对高耗能产业比重的超越,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突破。以七大工业主导产业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和以七大商贸主导产业为标志的高端服务业框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