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朋满座:香港客商来访洽谈电商项目,京东督促跨境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唯品会、台品贸易在电子口岸做实单测试……“每天日程都安排得很满。”航空港实验区商务和物流发展局局长王飞告诉记者,工作时间要跟着客商走,这早已是实验区相关部门工作的常态。
知名客商不招自来,纷纷向航空港伸来橄榄枝,原因何在?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说,“口岸是开展进出口贸易和吸引内外资项目落地的天然平台,目前,航空港实验区区域内初步形成的中国内陆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效率最高的立体口岸体系,是吸引客商纷沓而至的主要原因。”
近3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口岸建设作为打造郑州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举措加快推进。目前,新郑机场航空口岸持续扩大开放,新郑综合保税区业务功能逐步完善,河南电子口岸正式上线,国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药品口岸、汽车口岸、粮食口岸、水果口岸等正在抓紧建设……
一个呼之欲出的大口岸,正成为助推不沿边、不靠海的郑州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中坚力量,以其成功实践改变着中国内陆的对外开放格局。
起点:新郑综保区引领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过去,地处内陆的河南,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大进大出”的产业支撑;二是内陆地区存在口岸小、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制约。
2011年11月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为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开了突破口。一年之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即以287亿美元的进出口额,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二位,创造了中国综保区建设的“郑州速度”,被国家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
4年以来,新郑综保区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速24%。在2014年全国外贸进出口和监管区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郑州新郑综保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约388.2亿美元,同比增长8.4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在全国42个综保区里继续保持排名第二。
至2014年底,综保区内运行手机生产线106条,已具备年产1.5亿部智能手机的生产能力,区内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七成左右,极大推动了河南对外开放与产业转型升级。区内企业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占苹果公司全球产量的70%,已成为影响世界智能手机市场的制造中心之一。在富士康的带动下,智能终端产业雁聚航空港,除带来配套生产厂商100多家,还吸引了酷派、天宇、中兴等20家企业签约入驻。
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口岸运营提供了大量货源,新郑机场航空口岸航空物流量实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1月,航空货运巨头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正式落户新郑机场,引领郑州国际航空货运迈进了新的时代。截至目前,新郑机场航线数已达185条,通航城市97个。2014年,完成旅客吞吐1580.5万人次,增长20.3%;货邮吞吐量37万吨,增长44.9%;两项增速均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名。初步构建起了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尤其是航空货运,新开通货运航线9条,总数达到32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28条,继续领跑内陆。
亮点:立体口岸体系不断完善构建我省对外开放新格局
5月26日,位于航空港实验区的肉类指定口岸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尽管“平地刚刚起高楼”,但众品、永达、北京新奥等相关企业已闻讯而来,洽谈签约。
“郑州肉类指定口岸的获批,是河南对外开放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航空港实验区口岸局局长徐笠说,“这是一个风向标,因为此前我国设立的44个肉类口岸都在沿边或沿海地区,这是我国首个内陆区域内获批的肉类口岸,意味着国家扩大内陆开放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河南将由此获益多多。”
“口岸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长期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是外商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省政府口岸办有关负责人说,在不沿边、不沿海的情况下,有了各类口岸就有了联通世界、融入全球的路径。
以肉类口岸获批为代表,郑州口岸建设进入“加速度”——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指定口岸、汽车指定口岸、粮食指定口岸等相继获批开始建设,进口澳大利亚屠宰用牛指定口岸正在加紧申报。
与此同时,便利的大通关体系不断构建。受省政府委托,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负责承建的一个端口对外、覆盖全省、联通国内12个关区的河南电子口岸已于今年2月正式上线运行。“河南电子口岸打通了‘大通关’的核心环节,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联网申报、核查和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开展‘区区、区港联动’、‘关检三个一合作’等,为郑州下一步建设大口岸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永平说。
此外,新郑机场和新郑综保区已实行全天候预约通关制度,通关业务审批流程全面简化。我国第三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已获批落户,获批13个国家邮包直封权,E贸易在郑州得到全面推广;郑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每周达到2列,业务涵盖的区域范围和产品种类不断扩大。
一个综合交通枢纽,一个国际物流中心,一个内陆开放高地,正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逐步成为现实。
节点:抢抓新机遇建设大口岸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河南融入“一带一路”进行了精准定位,内容均与口岸密切相关。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将郑州打造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要想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必须打造大口岸。”省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忠榜解释说,所谓大口岸,实际是口岸的延伸、拓展和提升,是口岸相互协调发展的综合体。内陆大口岸与沿海、沿边大口岸一样,对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资金流具有极大的集聚和扩散能力,而且能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整合。
“郑州市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又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运输网、信息网、管道运输网的中部枢纽,这些都是把郑州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内陆大口岸,进而打造成为内陆对外开放国家战略枢纽和重要门户的突出优势。”李忠榜建议,打造内陆大口岸,郑州应着力在实施口岸战略、联通口岸功能、提升集疏能力、增强发展优势等方面下功夫。
5月27日,在新郑综保区西侧,徐笠指着新落成的河南电子口岸大楼告诉记者,未来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工商等部门都将入驻,在各类口岸获批后,下一步口岸的建设和管理将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航空港实验区范围内已拥有全国唯一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空港口岸、全国最大的内陆铁路货运一类口岸以及公路口岸、邮政口岸和延伸海港、陆路口岸功能的内陆指定口岸、具备先发优势的跨境电商口岸。随着郑州空港二期、郑欧班列、各类进口指定口岸等重大开放项目的推进,郑州内陆大口岸的综合优势将日益彰显。
凭借以上诸多优势,航空港实验区正在谋划相关工作方案,力争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物流集疏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文化交流与信息交流中心、技术研发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与现代产业基地。以“五中心一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实验区发展。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类要素平台的支撑下,郑州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