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欲从上海“引进制度”
2015
06/26
21:57

 “规模大、领域宽、层次高、业态新”,这是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登喜对此番豫沪产业转移合作总结出的四个新特点。

连日来《豫沪产业转移合作系列对接活动工作方案》正在上海有序推进。在26日举行的《豫沪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暨集中签约仪式》媒体发布会上,王登喜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豫沪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项目299个、总投资2670亿元人民币,其中引进省外资金2530亿元”,“共签订10亿元以上项目68个,其中4个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签约项目中,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62个”、“全省18个省辖市均有产业合作项目”……

不难发现,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也在积极寻求产业升级。

提及豫沪合作,可以追溯到15年前。2000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代表河南省政府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经贸、科教、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

然而,时至今日,合作已不再是局限于政府间。数据显示,在豫沪此番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共签署了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战略框架合作协议24项,其中,以河南省政府名义签订的有3项,以河南省直部门名义签订的有6项,各市县政府及有关企业签订协议15项。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新常态,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各方之间的产业转移与合作同样面临着新形势与新挑战。”王登喜坦言,尽管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但现在引进的产业也不再只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节能环保产业都是我们进一步合作的重点领域”。

作为老牌的工业原料供应地,河南与上海此番的签约项目也不再仅局限在工业领域,在技术转移合作、城市综合体建设、影视文化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同样结出累累硕果。“如省科技厅分别与东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了技术转移合作协议;绿地集团与开封市政府合作的绿地中部创客中心;新密市政府与红星美凯龙集团合作的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都在不断丰富河南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内容。”

对于这一次“联姻”,王登喜认为区域合作必然要形成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

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引领带动作用,而河南作为中西部重要省份,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然而合作并不止于招商引资,如今更重要的是要引进理念、引进制度。”王登喜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