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些“生不逢时”,盈利指标虽在行业排名靠前,但河南煤化工集团却仍处没有自己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尴尬。
3月19日,一接近河南煤化工集团人士指出,公司是在金融危机期间重组的,最近几年,公司资产规模虽壮大不少,但煤炭行业的不景气,无论是煤炭还是有色金属等业务发展受影响,集团只能暂时搁置整体上市计划,待市场好转时再予以重启。“但整体上市的计划,是不会改变的。”
重组效应
在全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图上,河南省的地位并不如山西、山东等省份突出。
“在启动煤改之前,河南的煤炭资源更是十分分散,集中度不高,资源开发不充分。”一煤炭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导致河南省内煤企虽多,但规模不大。
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煤企兼并重组全面启动。
2008年5月,河南煤化工集团成立,这家由永城煤电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河南省煤气集团、河南省燃化公司和中原大化集团重组而成,注册资本金达到122亿元,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企业。
“5家国企重组,职工总人数达到17万。”上述人士指出,新集团下辖530多家企业,570多处矿井,不少子公司负债经营,诸多矿井还处于停产局面。
根据最初的重组步骤,组建集团后,下一步则是整合集团旗下主业资产,对辅业进行剥离改制,而集团的煤炭、煤化工等优势板块则将作为积极运作上市的平台。
要将一切理顺,就意味着割肉,“企业管理层需要调整,部分企业需要通过关闭处理,主业重合的部分还需要合并同类项”,上述人士指出,这里牵涉的利益纠葛更多,更复杂。
时任集团董事长的陈雪枫将此前操盘永煤的经验在新集团推广。重组第二年,河南煤化工成立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多个事业部,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初步勾勒出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矿建、实业为主的“4+3”产业格局雏形。而各个子公司的运作虽然牵涉到关联交易等,但基本都按市场价运作。而各个子公司相互之间可以提供担保、共享资源等方式,将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
河南煤化工下辖企业减少到30家,矿井则减少至574处。重组半年后,此前盈利能力并不强的焦煤、鹤煤200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6.09%和104.72%;重组前大幅亏损的中原大化、煤气集团等,则开始出现盈利。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诸多煤企重组合并中,不少子公司的重组评估及后期出资等开始真金白银的操作,“当时的兼并重组资金及后续的技改资金等总额达到几十亿元。”
在管理过程中,还通过派驻“五职矿长”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方式,实现对兼并重组煤矿管理层面的实质控制。而这种重组效应展现出来的数据是:2012年,河南煤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05亿元,全年生产煤炭7520万吨,与重组之前的规模同比增幅超过150%。
上市坎坷路
不过如此业绩,却并未能满足公司整体上市的梦想。
事实上,如果没有重组,或许永煤早已上市。
2006年左右,永煤产量已达到1321万吨,总资产也达到194亿元,净资产达到63亿元。在行业排名已经靠前。2007年,永煤计划将旗下煤炭、化工业务板块以A+H股的形式上市,融资额约120亿元人民币。而公司也已经进入到上市辅导期。
然而,此时的煤改却打乱了永煤的节奏。2008年5月,河南煤化工集团成立,永煤被重组,这意味着,公司以前所做的一切的有关上市的工作得重新走一遍,“加上初期的磨合期还未过,上市计划职能暂时搁置”。
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南煤化工放弃上市的计划。
2011年7月15日,银鸽投资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同意漯河银鸽实业集团10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后,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次股权划转完成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和间接共持股占银鸽投资总股本的25.28%。
河南煤化集团则在划转协议中承诺:待时机成熟时,将向上市公司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入除煤炭业务外的拟上市资产。
一私募人士也指出,河南煤化可单独上市业务包括煤炭及煤化工、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但装备制造业务的市值与银鸽投资基本匹配,对做大煤化工集团的市值作用不大,而煤炭及煤化工业务银鸽投资又装不下,其注入银鸽投资最理想的资产,只能是有色金属
“最初准备注入的资产确实是有色金属。”上述接近集团人士也指出,但金融危机后,金色金属行业波动性大,公司不得不暂缓注入。而公司整体上市计划,也受行业拖累,暂不可能通过IPO方式上市。
上述分析人士也指出,到目前为止,根据上市的煤化工企业来看,部分企业已陷入亏损,整体行业毛利也没超过20%,这种盈利能力闯IPO的难度有点大。而选择银鸽投资也并非偶然,“银鸽投资与河南煤化工集团同属于河南省国资委的,许多事情更好操作,这是一个理想的壳资源。”
不过,将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整体上市,并非一蹴而就,上述接近集团人士也指出,“具体何时上市,还需要时间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