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在河南南乐县,记者见证了河南省南乐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生物基产业链遏制“白色污染”带来的变化:在街头,在小区,在农贸市场和商超,在旅游景区……参观人员没有发现一个随意丢弃的塑料袋,全县大小商超和市场所用的塑料袋,全部为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袋。
在南乐县产业集聚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参观人员目睹了玉米秸秆被粉碎、发酵、高分子合成、改性等工艺流程,以聚乳酸改性材料制成的纤维、被服、无纺布衣料、可降解薄膜、水稻育秧盘等生物基产品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今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为“塑战速决”。为持续推进治理白色污染工作,《治理白色污染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论坛》在河南南乐举行,论坛通报了该县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实施情况,并探讨生物基材料对于治理白色污染的可能性与优越性。
此次论坛由中共南乐县委、南乐县人民政府主办,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国家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陈瑛等专家、学者,以及环保人士、企业家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为破解塑料制品产生的“白色污染”治理难题,南乐县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禁塑令”,分步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目前,已在全县120个机关单位、100余所中小学、300余家医院、诊所和村卫生室、2600余家企业、19500余家商户推广应用,治理效果良好。在环保执法中,关停取缔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家,拆除小散乱污企业491家,彰显了当地政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
可降解塑料制品为遏制“白色污染”提供充分的替代保障,比较完整的生物基产业链在南乐已初步形成。2014年10月,南乐县主导的濮阳市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示范性集群。经过多年发展,该集群生物基产业技术日臻成熟,并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在生物基产业链核心技术方面,其秸秆制糖技术和一步法合成聚乳酸技术,达到全国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南乐县委书记孙栋对全县治理“白色污染”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南乐的责任担当。治理“白色污染”工作制度集成与城市发展功能想融合,使我们在遏制“白色污染”中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参与,打造“无废南乐”与构建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相融合,使治理环境污染与发展产业经济实现双丰收。
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超飞说,石油基塑料制品有50%—70%是可以被生物基塑料制品替代的,而可被替代的部分又大多是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如塑料袋、快递和外卖包装、地膜等。同等规格下,生物可降解塑料成本是传统石油基塑料袋成本的1.8倍~2倍,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规模效应的影响,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有望接近传统石油基塑料袋的成本。可降解材料广泛应用,必将有力促进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
入驻南乐生物基产业园的河南星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坤章说,目前国际上普遍还是用玉米等粮食来生产L-乳酸,然后再加工成降解塑料,而南乐已经自主并率先突破秸秆制L-乳酸的技术,实现非粮化生产。这比传统玉米制L-乳酸在价格上低20%—30%。
据悉,生物基材料产业是南乐县重点支持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南乐县采取“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该县设立2.5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招商引资、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先后引进10万吨L-乳酸、5万吨聚乳酸、5万吨聚乳酸改性树脂材料、3万吨秸秆制乳酸等1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投产项目12个,产能达到22.2万吨,实现产值6.9亿元。
为突破重大关键技术难关,南乐县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用好1.5亿元扶持资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与郑州大学、南京大学合作攻破秸秆制乳酸、聚乳酸一步法合成等关键技术,为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研发的生态绿色产品已广泛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并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可降解购物袋、垃圾袋、育秧盘、地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绿色环保,3至6个月内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可降解育秧盘被列入农业部推广计划,在东三省等水稻主产区推广;可降解农膜在新疆建设兵团、湖北武汉蔬菜基地试用;可降解购物袋、垃圾袋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年产可降解餐盒、塑料袋达4.2亿个、生物基服饰1500万件。
阮刘文是南乐利用重大科技专项等优惠政策引来的“金凤凰”,在生物基材料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曾参与了国家生物基新材料行业标准的制订。公司拥有国内技术及自动化程度一流的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化示范线。产品出口到美、欧、日本等国家,市场供不应求。仅2017年,累计出口创汇690万美元。“下一步我们将上马二期工程,年产2万吨聚乳酸改造树脂材料及制品项目已完成,设备购置正在进行”,阮刘文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