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大米素有“中国第一米”之称,这个昔日曾经风光无二的称号,近日却给当地米农带来了麻烦。因包装袋印有“中国第一米”字样,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条款,原阳一大米企业被举报至工商局。可喜的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审核,最终认定“原阳大米素有‘中国第一米’”的说法并未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一场风波,让“中国第一米”的荣光再次提起,但原阳大米乃至河南省内沿黄稻米带却显得落寞,面对依靠品牌溢价抢占市场的东北大米,以原阳大米为代表的沿黄稻米带数百亿产业如何才能再次崛起?
“中国第一米”称号引发的风波
6月中旬,正值原阳水稻插秧旺季,得知政府部门审核认可原阳大米“中国第一米”的说法,原阳县米农赵建华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消息。
见到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时,赵建华还有些兴奋,此次风波他前后奔波整整一年,但他认为“这个时间和精力花得值”。赵建华回忆,去年6月,有人举报赵建华大米包装袋上印有“原阳大米素有‘中国第一米’”字样,其中“第一”违反广告法,并被当地工商局询问笔录。
赵建华认为,其表述的主体为“原阳大米”,并不是企业品牌,而素有“中国第一米”的说法在相关权威媒体报道中也屡次出现。
虽然在包装袋上去掉一句话并不是大事,但赵建华却与这件事较上了劲。为了寻找证据,赵建华花大力气买到1994年权威媒体关于原阳大米“中国第一米”的相关报道。
据记载,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原阳大米夺得金牌,被称为“中国第一米”。同年,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化验表明,原阳大米的透明度、蛋白质含量等8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
1996年11月6日,原阳大米被评定河南省粮食类首家绿色食品。2002年10月,原阳大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成为全国大米行业第一家……
相关部门最终认定:该“第一”并不是普通意义的排序,而是文学上的修辞手法及社会公众对原阳大米的赞誉和口碑,并且是对原阳大米整体的介绍,不是具体企业的产品介绍,故认为不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原阳大米产业资源禀赋优异
一场风波,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的原阳大米再次提及,但如今市场上难觅原阳大米踪迹,东北大米则在中原强势布局,成为市民抢购的‘香饽饽’。与原阳大米打了30余年交道的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尹海庆每次提及原阳大米,总有惋惜之声。
今年,河南农科院水稻研究室将研发的新品种种子和上百吨复合肥免费送给合作农户,希望通过直播技术、优良品种来提升米农扩大原阳大米种植面积的积极性。
尹海庆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原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顶部,曾是历史上有名的受灾县,“解放后,原阳人发现自己脚下的这片盐碱地很适宜种植水稻”。
尹海庆解释,原阳地区通过黄河水灌溉,及时溶解上泛的盐碱,并排出高浓度盐碱水,就可以改造成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地。一方面,盐碱地长出的水稻自带碱性,香味足;另一方面黄河水从上游带来的诸多养分,也保证了水稻的生长。
天然的种植优势依托中原的区位优势,上世纪80、90年代的原阳大米一时风头无二。107国道作为曾经的交通大动脉,在原阳县境内107国道两边自发形成的大米市场,曾经聚集上千家来自全国的米商,原阳大米的口碑顺着107国道走向全国。原阳县一居民告诉记者:“那时候每年种的大米不够外地亲朋好友分。”
野蛮生长下的辉煌和落寞
原阳大米声名鹊起后,靠市场行为组成的大米市场野蛮生长,也给原阳大米的落寞埋下了伏笔,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时刻来得这么快。
尹海庆坦言,彼时原阳大米畅销时,市场供不应求,如何提升大米产量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是同样的土地,想要亩产更高,就要以牺牲大米品质为代价,对原阳大米的品牌并不是很有利”。
更有甚者,有不法商贩打起了假冒原阳大米的主意。据公开报道显示,2000年年底,广州地区有部分居民食用一种大米后,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当地卫生部门检测确认,该大米含白蜡油等有毒成分。广州警方立即传讯经销商得知,大米从河南原阳大米市场购入。
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原阳大米一夜之间身价大跌。国务院派出联合工作组连夜奔赴河南,调查真相则是:假冒的原阳大米在山东掺入白蜡油后,又运到原阳,再贩卖到广东。调查结果为原阳大米正了名,但对原阳大米品牌的打击持续至今。
据了解,原阳大米种植面积较40万亩的高峰时期,如今已不足20万亩,种植面积的萎缩,导致引黄灌溉设备、品牌开拓等多方面也受到影响。
对标东北大米如何“弯道超车”
从一路领先到逐步落寞,原阳大米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河南省食药监局特聘讲师、食品产业研究者贾洪海告诉记者,对标近几年声名鹊起的东北大米通过品牌溢价,占领全国大米市场不小的份额,其发展路径对于原阳大米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贾洪海认为,首先东北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将大米产业作为主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大,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推广东北大米,并引导成立大米协会、规范商品商标等方式,扭转资源零散、规模不强、品牌混杂等问题。
其次,东北大米的品牌溢价也让更多营销人才关注品牌营销,如此前的某食品网,对五常大米的品牌助推效果显著。原阳一名米农告诉记者,他到五常市考察最大的感触就是“十八罗汉”的营销,“当地米农在一亩稻田区域内养18只鸭子,让其吃虫除草,而稻田鸭和鸭蛋也成为溢价很高的产品,不少外地人也都会将这个有趣的营销故事带到自己的家乡”。一系列精彩的营销手段,也让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东北大米在全国突飞猛进。
最后来看,东北成规模的水稻种植面积以及高度化的机械化耕种水平,为东北大米的产量提供了保障,在打响东北大米品牌后,能迅速铺开各地市场,抢占商机,“另外,产品追溯、绿色有机认证等技术手段,也为东北大米品牌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对于东北大米,原阳大米的品质毋庸赘述,昔日品牌底蕴尚在,如果加上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品牌的再树立,产品定位精准,宣传策划跟上,完成产业突围只是时间问题。”贾洪海总结说。
发掘品牌价值或向“小而美”方向突进
“一定规模的种植面积是原阳大米再次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尹海庆认为,目前原阳大米产业种植面积不足20万亩,大米产量投入市场是杯水车薪,“市场见不到原阳大米,又如何让原阳大米崛起”?
对于这个问题,尹海庆向记者提出了沿黄稻米带的概念。据介绍,原阳大米并不聚焦在原阳当地,从洛阳到范县沿黄河的稻米种植带,所产出的稻米品质都非常优良。初步估算,沿黄稻米带大约有150万亩的可种植水稻面积。“如果按照每亩地产大米1000斤,每斤3元的市场售价测算,这就是个几百亿的产业。”尹海庆认为政府完全可以投入大力气来发展沿黄稻米产业。
原阳地靠省会郑州,打造政府倡导的稻米小镇或以稻米农业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有天然优势,“量小也可以走高端,原阳大米有底气做高端大米品牌。”赵建华表示,不少种粮大户希望打造一个稻米特色小镇,通过土地认养、现代农业旅游+现场销售等方式,让都市人更深入地了解原阳大米,“相对东北,原阳地区机械化程度低,如果土地流转顺利,在原阳发展机械化耕作也会有庞大的商业前景”。
‘走出去’或是树立原阳大米品牌和开拓市场的一个方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被消费者熟知的原阳黄金晴品种在日本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当地也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原阳县大米协会顾问孙先生告诉记者,“优质不能优价”是原阳大米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品牌建设是关键。“依托昔日品牌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下,利用网络销售、产品追溯等新技术让品牌重新焕发生机。”孙先生表示,原阳县政府近两年也在引黄灌溉工程等基础建设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也在积极促进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
赵建华表示,一场“中国第一米”的风波,让不少有原阳大米情结的人看到了其深藏于基因的品牌价值,“虽然原阳大米再次崛起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但前途必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