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15日,脱贫攻坚南阳行网络主题宣传周最后一站,记者走进河南西峡了解当地扶贫攻坚成效。纵观当地扶贫策略,走现代化产业就业扶贫之路,做大产业扩大就业是西峡扶贫一大特色,且亮点纷呈。该县贫困群众因此受益。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辖2乡14镇3个街道299个村(社区),常住人口46万人,农村人口38.2万人,是全省国土面积第二大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区6省17市80个县(市、区)中唯一的非贫困县。截止2017年底,西峡县仍有贫困村59个、有贫困户的村287个,贫困户5185户、贫困人口10050人,贫困人口发生率2.62%。
扶贫路上,近年来西峡县从基本县情出发,顺应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依据比较优势,重点打造了“菌、药、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全国知名品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双丰收。探索“四位一体”产业就业脱贫循环模式;大力推进“百企帮百村,五联四到户”,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探索“公司+金融杠杆扶持资金+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脱贫收益分享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现代化产业扶贫特色之路。
针对扶贫大业,西峡在扶贫理念、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就业范围广上下足功夫。
扶贫理念新,体现在扶贫产业淘汰了“弱、小、散”传统产业项目,改变了靠单干、无特色、无规模、抗击市场风险低的增收办法,创新扶贫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集群,打造扶贫产业“恒业”,筑牢山区群众脱贫“底盘”。定位准竭力发展“菌、药、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百公里香菇、百公里猕猴桃、百公里山茱萸产业集群。西峡香菇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和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山茱萸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以上,质量居全国第一,猕猴桃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是国际猕猴桃的基因库。
产业规模大,体现在坚持重点突破、打造特色、培育优势。县财政每年拿出专款,设立产业西峡县发展基金,对新发展猕猴桃示范园奖补每亩500元,新建标准化香菇棚每棚奖补1000元;目前,“菌、药、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服务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这三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集群的年综合产值200亿以上,西峡县70%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这三大产业。西峡县始终把做实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集聚平台,作为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载体平台,共打造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176处,山茱萸基地20万亩,猕猴桃人工基地11万亩、野生基地40万亩,初步建成了百公里香菇长廊、百公里山茱萸长廊和百公里猕猴桃长廊三大产业集群基地,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生产基地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基地对贫困户的全覆盖。县财政拿出1亿资金投入“两业”,每建成一个园区奖补资金300万元,乡镇每建成一个基地奖补资金100万元,贫困村和重点村每建成一个扶贫车间奖补资金50万。对容纳劳动力就业,带动其脱贫的企业,每带动一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或可享受2.5万元的贴息贷款。
产业链条长,体现在西峡在发展“菌、果、药、旅游”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对劳动力吸附力,增加农民与企业的收入。在东区(丹水、田关、阳城、回车四乡镇)强化猕猴桃与养殖产业发展,在西区(五里桥、丁河、重阳、西坪、寨根五乡镇)强化袋料香菇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在西北区(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四乡镇)强化袋料香菇与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在北区(双龙、二郎坪、太平镇三乡镇)强化旅游业发展,做大做强“四大长廊”(百公里香菇长廊、百公里猕猴桃长廊、百公里山茱萸长廊、百公里旅游长廊)产业集群。
就业范围广,体现在强力推进产业做大做强与脱贫攻坚打包捆绑、协同发展,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是西峡扶贫工作的核心。西峡县重点做到“三个一批”实现一个“全覆盖”。
一是发展支柱产业,吸纳一批。围绕“菌、果、药、牧、旅游”等支柱产业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可以吸纳万名劳动力就业;依托“农字号”行业龙头企业发展链条,确保一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目前,已有有3280户8063名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嵌入“种植、加工、服务”等各类产业链条中,实现增收脱贫。其中,已有1002户进入食用菌产业链,850户进入林果业产业链,418户进入中药材产业链,306户进入旅游产业链。
二是实施“双千计划”,安排一批。开发护林员、保洁员、保水员、保绿员等“四员”公益性岗位1000个,年工资6000元,县、乡镇财政承担工资比例为8:2,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依托“村头车间”开发企业岗位1000个。
三是开展“万人培训”,转化一批。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主要载体,侧重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围绕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商、旅游等与人社局、菌办、药办、桃办合作,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万人实用技术培训,及时转化就业。
综上所述,记者14日实地走访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万亩猕猴桃示范区、西峡县双龙镇百菌园感受西峡扶贫实际成效。
黄狮村万亩猕猴桃示范区记者曾与2017年8月到访过,当时万亩猕猴桃万果缀枝,一派丰收景象。村委领导就当地发展猕猴桃园及扶贫工作有所阐述,17年贫困户基本受益在3000元左右,今又有新变化,贫困户扶贫贷款融入大的扶贫计划中,贫困户利用小额贷款18户60人入股投资猕猴桃储存冷库建设后每人年分红可达3500元,且可以在以后连年受益。公司+合作社+基地+监事组+贫困户“五加”扶贫会让贫困户收益更高,其中41户148人参与此模式直接发展猕猴桃种植年收益4500元。对于有劳动力的收入就更加可观,当地5户16人贫困户,提供基地生产劳动岗位,公司每年为每人提供不低于10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低于120元,年务工收入可达12000元以上。
西峡县双龙镇百菌园,记者注意到,该园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综合园区,园区内就香菇而言,产销一条龙进行,从香菇种植到香菇加工,再到香菇精加工产品销售每一个环节均精益求精,贫困户就业及贫困户受益人数达412户之多,园区也因此受益颇丰,仅香菇加工销售一项年收入1.2亿元。利税超800万。园区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综合菌类产品年出口额将达1500万美元。园区工作的王绍兰告诉记者,家住双龙王坟村的她家里5口人,老公有病在身不能从事重劳动工作,三个女儿上学,经济收入前两年几乎无收入可言,2015年国家实施扶贫政策以来,属于贫困户家庭的一家人政策性补助加上自己在百菌园有香菇种植托管和车间务工,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受益较大,日子较以前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