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关键抉择、壮美篇章、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等主题展区,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12月11日,记者在展馆中看到,一系列河南元素备受关注。
郑州东站亮相“大美中国”影像长廊
记者在“大美中国”影像长廊看到,两侧超大曲面屏幕正在不断发生变化,24小时延时拍摄的塞罕坝秋景、长江经济带以及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昼夜变幻,令观众纷纷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拍照留念。其中“中部崛起之郑州东站”引起参观者的注意。
“郑州东站是亚洲最大的‘米’字型交通枢纽,而河南郑州也是集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于一身的中心城市。”河南籍解说员石琳介绍说,“我作为一名河南人,每当讲到中部崛起之郑州东站时,心情就会特别激动,参观的人们都会问我是不是河南人,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为河南速度而骄傲!我在这里与观众一同感受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快起来的中国速度、高起来的城乡面貌、亮起来的城乡夜景、美起来的人民生活、大起来的综合成就。”
改革开放后,快起来的中国速度、高起来的城乡楼房、亮起来的城乡夜景,“大美中国”影像长廊让大家看到建设之美,祖国之美,时代之美,在光影变幻之间,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与腾飞。
郑州、洛阳、许昌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城纪事
“郑州,一个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在普铁时代,因为京广、陇海在此交汇,郑州也因此奠定了全国交通枢纽地位。进入高铁时代,郑州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凸显……”
在改革开放40年百城纪事展区,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河南时代变迁展现发展成就,以最直观的方式,诠释了改革开放的大事、要事、喜事,展示出历史纵深感、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和新旧对比感。
“没想到这么冷的天会有这么多的人来看展览,说明我们中国人民对于改革开放抱有很大的热情,这次展览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今天在展览中也看到了很多河南的图片,其中河南焦裕禄精神在这里进行展现,是我们河南向全国人民贡献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来自郑州的退休老干部李先生说。
据了解,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新华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联合举办。自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以来,已吸引120多万人观看。
河南元素见证河南历史巨变
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左图为1979年冬,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创建了我国县级医院第一个显微外科,这是显微外科手术室和病房的外景;右图为2017年,郸城县人民医院成为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优质示范医院。
城市公园绿地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09.9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01平方米,比1981年分别增加了18.07倍和8.34倍。图为河南省郑州市雁鸣湖。
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
改革开放40年来,商品流通逐步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实现了更广范围内的“大流通”。图为顾客选购郑欧班列进口商品。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图为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
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图为位列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市全面展开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新增城镇常住人口30万人以上。
河南省一家肉类企业的加工生产线。
黄河流域加快建设大规模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建成了一批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标准化堤防,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伏秋大汛不决口。图为治理前后的黄河大堤花园口段。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12月27日和200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创造了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世界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世界最大的泵站群等世界之最。左图为2013年南水北调沙河渡槽施工人员绑钢筋作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开创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底隧洞长距离软土施工新纪录。右图为穿越黄河工程施工人员衬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