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2019
03/27
19:28

3月21日,记者从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议上获悉,全省依托构建科教兴农“一三五五”等政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机制,体系专家联结服务各优势主产区的基层农技推广区域(乡镇)站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2个,指导建设示范基地803个,制定省市级地方标准107套,发布技术规程118套,集成推广配套技术299项,覆盖100个县市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示范。

2010年10月,河南省在全国首批启动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先后集聚了120名专家成员,以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肉牛等12类农产品为单元,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自实施以来,体系先后研发了一批产量、质量和抗性突出的作物新品种,集成了一批节本增效、绿色安全、智能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模式,指导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适用性广、示范带动性强的试验示范基地。

据统计,体系专家累计通过审定(登记)新品种247个,约占全省同期总数的1/3,小麦、玉米、花生等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累计应用面积超过6.2亿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奖励110项。其中,作为全省十八大以来农业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与应用(2013年)”,是提升全国小麦产量和实现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的主力。“在我们河南,每4个馒头,就有一个是用‘矮抗58’做成的。”该项目的主持人、原小麦体系育种岗位专家茹振钢教授曾自豪地说。

“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地方的延伸和补充,建立了以全省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任务生成机制和经费稳定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出了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科教兴农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凝聚人才,壮大队伍,引导创新要素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从科学研究、试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形成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能,是全省农业科技领域一次重大管理创新。”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负责人介绍。

为响应精准扶贫号召,河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长期深入全省脱贫攻坚一线,全体人员均在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农业产业技术扶贫专项行动中担任省直专家组成员。数据显示,2018年间,12个体系在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服务宣讲活动782次,受益群众达9.7万人次。其中,食用菌体系在全省21个县开展技术培训119期;体系撰写的《河南食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依托食用菌产业脱贫人数约占计划总数的20.2%。

“体系成功探索实践了符合河南省情和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从‘条块化’研究到围绕‘产业链’攻关,串起了农业产业科研‘一条线’;以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创新机制集聚资源,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一盘棋’,受到了科技界、产业界和基层的充分肯定、广泛称赞,科技支撑全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剑介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