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8年十二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2018年,加快六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项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圆满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据介绍,目前六大中心全部引入国家级平台,儿童、心血管等学科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
2019年,河南省财政将安排政府专项债券13.5亿元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目标。
丨加快六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民生实事任务完成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在发布会上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2016年12月召开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创建心血管、肿瘤、儿童、脑血管、器官移植、中医骨伤科等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省政府也出台了《河南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
2018年,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六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
省卫生健康委把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重大专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出台了财政投入、价格改革、医保支付、科技管理等配套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了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提升了诊疗服务水平。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33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心血管中心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和脑血管中心的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帕金森病国际领先,儿童中心的疑难重症病种覆盖率、核心技术覆盖率均超过国家标准,器官移植中心的儿童肾脏移植保持国内领先。
二是增强了医学研究能力。引进建设了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冠心病防治、消化器官移植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同时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41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医学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提高了综合管理效率。六大医疗中心全部引入国家级平台,现代医院管理理念逐步树立,管理水平全面跃升,管理效率不断提高。经过两年来的初步建设,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疑难危重疾病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省域外转率明显下降,儿童、心血管等学科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
丨三方面着手,2020年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目标
在新闻发布会中,阚全程表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实施工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目标。
一是扩大开放合作。河南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条件、基础、能力仍有许多不足,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合作,着力强化“四引”,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和医疗科研团队、知名的医学创新平台、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河南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动省部共建、省市共建和院院共建,通过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按照“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原则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创建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三是坚持清单管理。各建设主体单位建立创建目标责任任务清单,明确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间节点,责任到人;对需要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由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及时解决,确保六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丨2019年安排13.5亿元专项债券,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河南省财政厅社保处副处长张玉峰表示,打造6大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对于增强河南省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健康中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省财政高度重视,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积极优化支出结构,累计投入11.7亿元,为我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自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省属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2.5亿元;在资金分配上,对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项目按照1000万元/个的标准核定补助额,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专科医院等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此外,2018年省财政安排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设备购置项目一次性补助经费4000万元,为国家级研发平台提供大力支持。
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强化开放带动,不断创新投入机制,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贴息资金、政府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019年省财政安排政府专项债券13.5亿元,专项用于区域医疗中心基础设施、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远程诊疗和信息化等建设,以及医疗设备更新和科技创新奖励等,为我省六大区域医疗中心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