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这个县把工业当成宝:人人想工业、人人干工业!
2019
05/31
19:41

两年多前,蔡晓波从外市一家煤矿,转到襄城,在新成立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任办公室副主任,算是平级调动。不过,现在的他,工资水平已实现翻倍。

蔡晓波工资收入翻番的背后,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之宏观背景下,河南省一座县城的煤基化工和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的喷薄迸发之势。

这座县城,就是河南襄城。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俊伟/文 记者 王访贤/摄

【逆袭】

转型升级大势下,一个农业县实现工业逆袭

2003年以前,人们印象中的襄城县,还只有“烟叶王国”等农业名片,工业经济只有零零散散的小作坊。“那时候,上级领导来观摩项目,甚至只有加油站、批发市场可以看看。”

但,从2002年平煤神马十三矿投产开始,襄城现代工业起步,从最初的煤炭运输、分拣、炼焦逐渐延伸,实现了煤焦化向煤化工的产业转型。

尤其是2017年以来,痛定思痛的襄城县委、县政府,提出“五个着力”:着力强工富农、着力统筹城乡明确了“强工富农”的发展战略,把工业摆在了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

襄城县县委书记宁伯伟明确表示:“工业是推动襄城经济的脊梁,要在全县形成人人想工业、人人议工业、人人干工业的发展大势。”

在国内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襄城县无疑抓住了机会,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城南,他们持续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城北,他们积极谋划襄城县产业集聚区。今天,已经形成“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作为工业经济的集聚地,这两个产业集聚区对襄城县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80%。双轮驱动之下,襄城县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7.7%。

如今,这两个产业集聚区都已被认定为全省星级产业集聚区。其中,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硅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正致力于打造“中原硅都”。

【源头】

由首山化工说起:煤基化工和高纯硅产业链正在形成

如果说工业占了襄城县的“头版”和“封面”,那么,煤基化工新材料产业和高纯硅产业链条,则真真正正是这头版中的“头条”。

还要从当地的首山化工公司说起。

首山化工就位于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是一家由平煤神马集团与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它被视为襄城煤化工产业的龙头和源头。

自2007年成立以来,该公司资产总额增长了35倍多,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已形成原煤入洗、矸石制砖、中煤发电、精煤炼焦、化工产品回收并深加工、煤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世界上最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已成为传统煤化工向电子、光伏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循环经济样板企业。

与首山化工相距不远,同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就有一家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山化工为该公司股东之一)。它利用首山化工的煤制氢气,生产出8N级高纯度硅烷(也就是纯度达到了99.999999%)和电子级多晶硅。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硅烷生产商,意味着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占有国内40%的市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全部环节将得以实现国产化,将扭转国内高纯电子级多晶硅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而硅烷科技公司生产出来的高纯度硅烷,又可直接输送到同样位于襄城的平煤隆基,生产单晶硅。

在河南的这座县城,基于煤化工而起的硅材料产业链,正在形成。

【战例】

从一家逆势增长的单晶硅企业,看产业链价值

2018年下半年以来,当行业内人士谈及光伏产业,必言“531”光伏新政。

彼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决意加快补贴退坡,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降价。

新政之后,一些没有强大技术支撑和要素成本优势的企业,受冲击严重。企业停薪、停产、关闭的不在少数。

但,河南商报记者在襄城县产业集聚区内,却见到了一个逆势增长的单晶硅企业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这同样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2017年10月,该公司一期才建成。但一年后,2018年的前10个月里,它就已累计生产电池片3.76亿片,销售收入20.58亿元、利润9907万元,“效率效益居行业最好水平。”

据介绍,这家单晶硅企业的产销、回款率达100%;单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2%(全球仅有3家企业能达到这个转换效率)。其目标,是要在项目全部建成后,成为单体单晶硅电池片国际最大制造基地。

技术的持续升级,支撑了这家企业得以逆势发展。但,地利因素也不可或缺:同城的首山化工和河南硅烷,为这家企业提供着充足的原料。

硅烷是生产单晶硅电池片非常重要的物料,平煤隆基每年需要上百吨。首山化工和河南硅烷近在咫尺,可以更便利、更安全、更节约成本地为平煤隆基提供原料。据介绍,当初定下这个项目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样的全产业链整合。

【观局】

延链补链,“凡是与硅材料有关的项目,都可以谈”

走进平煤隆基的单晶硅电池片生产车间,一片片纤薄的单晶硅片,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片,身价提高近一倍。

蔡晓波就在这家企业工作。两年多以前,他从平煤集团一座煤矿转到新成立的平煤隆基工作,算是平级调动。不过如今,他的工资水平已实现翻倍。

蔡晓波工资收入翻番的背后,折射的正是襄城县围绕煤化工延伸产业链条之后,硅材料产业呈现出的喷薄迸发之势。

转型升级成功如是。

在襄城县城北,与平煤隆基同处襄城县产业集聚区内的,还有一家叫做天源科技的企业,又很好地延伸了平煤隆基的产业链条:将平煤隆基生产出来的单晶硅电池片,组装起来销售到市场。

天源科技副总经理董春兵介绍,他们刚接到一家德国企业的订单,10兆瓦,够公司生产一个月,能带来两百多万元的利润。

2018年襄城县工业发展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宁伯伟谈到招商重点时,曾这样说到:“首先要知道我们招什么商。其一就是要围绕高纯硅材料延链补链招商。我们要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就要拉长高纯硅材料的产业链,凡是与硅材料有关的项目、技术、人才、资金,我们都可以谈。”

【前瞻】

煤化工占比工业70%背后:当地政府的忧患意识

在循环经济和产业链条的打造上,襄城县未知足、不自满。不仅未局限于煤化工和硅材料产业,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煤基化工的崛起,依然满怀忧患。

县委书记宁伯伟毫不避讳地表述了襄城工业的短板和不足:“结构不优,煤化工产业一家独大;质量不高,高精尖企业较少;总量不大,与长葛、禹州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他们看到,2018年底,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占襄城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70%,“一旦宏观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他说。

所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襄城县县长孙毅也指出,襄城县将坚持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发力”,积极培育非煤化工类产业链,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