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吃货”主播大快朵颐,心里痒痒的用户只需点开视频下方的链接即可“一键购买”……
近来,各短视频平台纷纷接入商城功能,让消费者看视频、买产品“一气呵成”。然而,随着短视频带货越来越火爆,其产品质量问题开始暴露,不少网友抱怨:“心动,买了心痛。”
短视频强大的带货能力已经得到公认,但与此同时,短视频购物存在的一些陷阱也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短视频购物最大的陷阱是商品“货不对板”,短视频平台上卖家展示的商品和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从外观到品质都严重不符。例如水果、海鲜等食品,卖家展示的商品个头大、颜色漂亮,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却个头小、颜色差。此外,这些产品常以远低于线下市场价格吸引消费者注意,买家下单后,卖家在实际付款环节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附加费”,最终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
微信第三方交易被“拉黑”是消费者常见的遭遇。在许多“带货”营销的短视频当中,主播常在主页上留下自己的微信联系方式,绕开短视频平台进行第三方交易。消费者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后想和卖家交涉,却发现微信已被拉黑。平台私信被拉黑,联系寄回地址也没有对接电话。
买货容易退货难也让消费者气得跳脚。短视频购物通常支持“货到付款”,这种支付方式看起来靠谱,但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不合适或被欺诈,想退货却找不到退货的途径。在一些短视频电商平台,消费者在页面上看到的只有订单管理,没有退货按钮——消费者购货有道,退货无路,投诉无门。
短视频购物平台乱象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治理乱象需多管齐下。
关键是加强监管。监管不到位是短视频购物乱象存在的主要原因,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监管,责令平台采取相关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
平台和卖家也需自律。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行为的规范管理,营造短视频购物舒心环境。卖家也要认识到,做“一锤子买卖”是自毁长城,要想生意做大做强,必须守规矩,不能做坑害消费者的事。
消费者要避免冲动消费。消费者在消费时要保持理性冷静,不要冲动消费。在货到付款环节,消费者收货前一定要和快递小哥协商好,先验货,不合适要退货,满意再付款,不要付完钱收完货再查验商品合不合适。
短视频购物藏有消费陷阱,既侵犯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平台自身发展,同时还造成社会诚信危机,社会各方对此都应高度重视并有所作为,齐心协力堵住短视频购物消费陷阱。(谢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