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高原天朗气清,舒适宜人。秋风拂过,草原逐渐退却了夏日的青色,远处的牛羊悠然自得穿梭其间。行走在通往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路上,一幅迷人的草原秋色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
来到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时已是黄昏时分,驱车赶往位于优干宁镇优大公路南侧占地400亩的河南县扶贫开发产业园区,尽管已是“下班”时间,但园区内外依然热闹。尤其是“秀甲汽修厂”的门口,人头攒动,几十辆摩托车停放在门口等待修理。据县扶贫局副局长石丽萍介绍,该项目是去年县上利用扶贫资金和群众自筹的资金,在政府无偿划拨的10亩地上新建起的一幢上下26间的商铺,项目以租赁形式经营运行,该项目的实施让88户451名贫困群众受益。“摩托车是牧区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修建摩托车修理厂不仅能把以前大街上的零散修理厂集中到一起,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也易于管理,还能拓宽老百姓增收的渠道。”石局长说。
贫困地区最急的是发展,贫困群众最盼的是致富,而发展和致富的关键在产业。为能从根本上摆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后续产业发展,增加牧民群众投资发展、增收致富的渠道,河南县将整村推进转换为整乡推进,通过整合资金、互连互助、以点带面,形成了扶贫开发产业园区。
据了解,担负着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的河南县扶贫开发产业园区,从2013年开始,在园区内建起了柯生乡建材市场、秀甲摩托车修理厂和八个村的畜产品交易中心,启龙牧场的奶业加工、荷日恒村温室蔬菜种植等五大功能区。目前,畜产品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其他市场已经开始对外经营。记者在柯生乡建材市场内看到,钢筋、砖块、木材等建筑建材用品一应俱全,整齐地码放在各自经营场地内。柯生村村主任公保加是园区管理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园区的建立增长了牧区群众的见识,比起以前,买东西更加方便,同时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分管扶贫的副县长万马乃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整个园区共投入资金2763.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443.95万元,整合资金125万元,群众自筹1194.87万元,一年收入可达260万元。园内涉及1乡2镇17个村,覆盖贫困户1777户、8750人,较单纯的牧业收入相比,人均增收297元。“扶贫开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利益,建设产业园区是脱贫致富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壮大产业园区功能,培育适合牧区发展的新兴产业,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参与其中并且受益,实现多元化、产业化的扶贫格局。”
就在半年前,政府再投入20万元,在园区内修建了四栋温棚,主要负责荷日恒村温棚种植,该项目的实施让25户贫困户、165人正在走上脱贫致富的路上。项目达产后,可使土地实现园林化生产,减少耕地的风蚀,同时也能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