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到目前为止我跑了有160多个,对大部分产业集聚区的短板和优势都有一定了解。”中国产业集聚区网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第一人”的杨建国在接受《新华有约》专访时,谈及“集聚区”,如数家珍。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创始人杨建国
制造变创造 河南产业正蝶变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
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抓手,全面启动了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在全省312个工业园区中确定了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进行规范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支持。
2013年的河南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河南省省委书记郭庚茂曾指出:“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实践证明,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决策是正确的,工作是有效的,要坚定不移、全力推进。”
在杨建国看来,经过6年的发展,河南的产业聚集区由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由过去的河南制造蜕变成如今的河南创造,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发展至今,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了引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集聚区的平台,河南名片正在叫响全球。在过去,外界眼里河南没有成规模的工业,如今只要讲到制冷业,首先想到了商丘的民权县;休闲食品方面,漯河的临颍做得比较领先;虞城的钢卷尺出口量占全国市场的85%以上;人口大县太康正在凭借纺织产业的崛起实现‘传统农区’的有效突破......”谈及河南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杨建国数着指头逐一向记者介绍。
对于河南产业集聚的发展前景,杨建国十分乐观: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产业集聚区正在由创业期到创新期过渡。但杨建国也审慎地看到目前河南的产业发展层次与江苏、广东等沿海省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与河南的工业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河南正在实现“弯道超车”。
招商引资“变味” 一定要接地气
近年来,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强劲的活力,但随着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其问题亦日益暴露。
从2009年至今,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杨建国走访过的数量突破了160个。结合实际观察,他认为,目前河南产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中存在“饥不择食”导致土地过早流失,不良客商“跑马圈地”、在建项目实力不足导致搁浅等诸多弊端。
产业集聚的目的是节约资源,缩减成本,提升价值。杨建国分析,在产业发展初期,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不到位,误以为捥到篮子里都是菜,缺乏对项目入驻门槛的源头把控,造成宝贵的土地资源过早流失,结果导致现在可能有了好的项目却“无地可施”。
“少数不良投资者抓住地方领导干部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却‘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着一些金字招牌,以投资大项目的名义‘忽悠’,暗自‘圈地’。还有些投资商以兴办公益事业为幌子圈地,过后又擅自改变用地性质,用于搞商品房建设,以实现低价圈地、高额谋利目的。”杨建国一语道破其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投资商实力了解不到位,将土地‘拱手相让’,在建项目资金链断裂、项目建设中断,在一些地方几年前的项目仍旧荒草丛生,没有实质性进展。”
杨建国建议,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观念。其次加强专项监督检查,惩处违规行为,提高招商引资的透明度,从源头预防招商腐败。对“搁浅项目”予以清退,腾笼换鸟。
在提及投资环境对招商引资的影响时,杨建国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从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那里听过的):“一个村的姑娘嫁到另一个村,回家后肯定会有人问那个村子的人如何,如果那个村子口碑不好,谁还愿意再嫁过去?地方政府要在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下足功夫,具备良好的‘口碑’,才能真正赢得企业的欢迎。”
“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招商引资要接地气,也得借助新媒体来武装。”杨建国认为,地方政府过去那种单靠打环境牌、政策牌的粗放型招商和服务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他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比如变“政府招商”为“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形成“政府作指导、部门搞服务、企业唱主角”的招商新模式。同时学会利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渠道,尝试互联网招商,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本地区的投资信息数据库,既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全球信息,也可向国外发布自己的招商信息。
搭建桥梁 做好“红娘”
杨建国长期专注于产业集聚区的研究,执着于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仿如社会活动家般,游走于政府和企业之间,被誉为“招商王牌红娘”。
“首先是主导设计、推荐、搭建平台、招商引资,不去‘忽悠’企业,不去‘忽悠’政府,找准双方的需求,做两者之间信任的‘红娘’。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双方首先说短板,暴露自己的缺点。”杨建国这样定位自己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角色。
为了避免对产业转移的错误承接,杨建国在遴选项目时严格按照区域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要求,把“麻烦”扼杀在萌芽状态。经“红娘”杨建国撮合,先后引进万洋国际商贸博览城、鸿闽纺织产业集群、欧蓓莎国际商贸城等项目,资金高达600亿元。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客商的认可。
杨建国做“红娘”并不顺利,一路走来可谓“风风雨雨”,他回顾自己的历程时感慨:“碰壁”是经常的,刚开始组织专家、媒体去地方调研,时常被政府工作人员阻挠,他们不明白你做这些事的意义所在,也不注重产业园区的形象包装,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闷头干,夜郎自大,也看不到差距。
去年8月,《产业隆起 领跑中原》一书在北京首发。杨建国向记者介绍:“从去年发行至今,已经加印了五次。”
对此,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曾这样评价:“杨建国真正站在了‘大中原’的高度,为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做实事、出实力,难能可贵。”。
发展主导产业 政府亟需做好服务
“和过去的工业园区不同,产业集聚区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和功能的集合构建。主导产业不在多,而在精,你有十个主导产业,精力分散,每个都做不大,还比不上人家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从发展现状来看,据我观察,凡是那些做的比较好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基本上都是比较清晰的,少则一个,多则两三个,再多就是瞎胡闹了。”杨建国如是说。
杨建国告诉记者,产业链就是王道,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富士康带动整个河南,外贸翻倍的往上涨。例如涉及企业招工,将吸纳数以万计的人员就业,为此,吃饭、居住、教育、医疗和休闲娱乐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要紧随而来。
因此,政府做好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在产业发展中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打造服务型政府,拼政策不如拼服务。让企业挣到钱,服务最关键,全民招商是不行的,河南市场还是靠关系,原来政府和企业签的协议,一旦落地,就扔下不管了,成了‘关门打狗’。”
对于沿海政府的服务意识,杨建国赞不绝口,“沿海地区靠市场来赢利。比如泰顺县,每个企业做活动均是县委书记、县长做后盾,很支持。针对优秀的企业,在媒体投放广告方面,政府还有补贴。税局定时询问企业有哪些困难,哪些项目需要支持。沿海地区的做法为中原地区树立起标杆模范。”
展望河南产业的未来发展,杨建国用了两个短语:前景绚烂,任重道远。明天是美好的,但也有很长的路要走,路上难免有磕磕绊绊,不过方向是对的,梦想也终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