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切换
新闻
河南:安全恐慌“倒逼”食品企业抢占粮源基地
2015
02/11
12:52

记者日前在农业大省河南多地采访获悉,为了解决源头安全不可控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龙头企业正在抓紧建设自己的粮源基地。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千家万户分散的田间生产,堪称食品安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基地建设将“倒逼”源头生产的标准化,进而提升国内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作为以优质小麦精深加工为主的粮油加工企业集团,河南新良公司日处理小麦1300吨,生产各种中高档专用粉。集团产业办主任刘万军介绍,公司所在地延津县是国内优质小麦生产大县,从单项指标来看,本地小麦并不比进口小麦差。

“但家庭经营模式下,管理措施不一,种出来的小麦五花八门,大批次的原料很难保证品种和质量的统一。”刘万军说,“公司计划用5年时间,建立不少于40万亩的优质专用麦原料基地,实现核心原料的自给自足。”

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河南中鹤集团董事长王学军告诉记者,由于集团产品从此前的面粉逐渐延伸至挂面、水饺和包子等,源头安全的问题愈发凸显。为此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正努力规划打造一个12万亩的清洁粮源基地。

“看到集团在打造清洁粮源基地方面的突破,先后已有今麦郎、康师傅等多家大型食品企业前来考察,准备在当地选址建厂。”王学军说,“这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产业化如果没有最源头的规模化、标准化保障,对于食品安全就心里没底气。”

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建民指出,盘点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卷入其中,这是和此前的作坊加工食品安全丑闻最大的不同。

“在外部监管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通常有道德层面、技术层面、产业层面等三种原因。”田建民说,“作坊式制毒造假,更多的是不良商贩在道德层面的诚信缺失所致,而大型企业集团卷入食品安全事件除了自律不够外,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内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相对脆弱的体现。”

田建民认为,农业龙头企业纷纷抢占粮源基地,将会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进而有助于完成田间生产与车间加工的无缝对接,为食品安全打造一个坚实的“桶底”。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自建基地外,一些地方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以“倒逼”源头生产的标准化。

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红林指出,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不少农业龙头企业有了“块头”,但深层次产业链条连接并不严密。为此在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急需加强制度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